銀行家觀點》氣候變遷衝擊金融穩定

2021-11-13 06:10

? 人氣

實體風險大於轉型風險

今年9月,歐盟央行首次發表氣候壓力測試報告,所用的方法學即是評估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如何經由影響企業的獲利與槓桿率,進而改變其違約率。該模擬結果指出,在2050年若全球暖化失控,企業獲利將較有序轉型時減損40%,企業違約率的中位數也將較有序轉型時多出7%。有序轉型時,剛開始因為需負擔高排碳價格或其他減碳措施,會使得企業的違約率稍微增加,但長期來說,其效益足以抵銷短期成本。也就是,實體風險對企業的衝擊非常顯著,因為與氣候相關天災之強度與頻率增加,促使產險的費率提高,進而加重經營成本,影響企業營收。且天災造成資產損失,引發新的投資需求,進而提高企業槓桿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金融氣候壓力測試就是KYC的再延伸,金融機構要能掌握其資產或抵押品在極端氣候下可能遭受的損失。例如英格蘭銀行的報告指出,全英國的房貸中約有10%處於易淹水區。因此建議各銀行清查有多少房貸抵押品在易淹水區,再設計各種淹水情境高度時,預估將造成的損失。美國銀行(BOA)則以5級颶風來模擬其房地產抵押品可能的損失。國內某金控根據「科技部災害管理資訊研發應用平台」AR5情境之淹水風險,發現該金控有7148筆放款落在高風險區,擔保品涉及的總授信金額為278億元新台幣,相當於整體擔保授信的3.39%。另一家金控則指出,若增溫3度,其房貸損失率約增加3個基點。

此外,銀行也須承擔轉型風險,例如一旦政府增加能源稅等提高碳定價措施,極可能減少這些高排碳企業的營收,甚至影響其還款能力。花旗銀行在其2020年的TCFD報告書中表示,若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課以50美元的碳定價,那麼石油公司平均信用評等將降3.5級。國內某金控估計指出,政府若對石化業課以每噸二氧化碳排放50至100美元的碳定價,那麼到2030年其成本上升約0.75%,若再加上因缺水導致營收減少1.36%,那將使得其662家石化業客戶中,有96家信用評等級衰退1等,4家衰退2等,授信戶平均違約率上升0.5bp。另一家金控對於鋼鐵業的放款,預期將損失約7至18個基點。

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指出,下一個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就是因氣候衝擊造成,因此金融監理機關有責任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也就是說,金融監理機關必須運用其金融監理工具,要求金融機構必須評估計算其氣候風險並揭露。這也是金管會在2020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加強金融業氣候風險揭露的原因,也讓企業在遵循時能夠趨吉避凶。

*本文作者蘇漢邦為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陳鴻達為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