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中梵問題與台梵關係動態牽引的變數

2021-11-02 07:00

? 人氣

教宗方濟各。(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美聯社)

義大利《晚郵報》資深記者佛朗哥(Massimo Franco)日前在報導中引述梵蒂岡一位匿名高層人士說,「中國希望我們與台灣斷交,承諾以此交換與我們建立外交關係;但我們一直回應說,北京方面必須先允許我們在北京設立大使館,之後我們才能夠審視與台北政府的關係」。這也是教廷外交高層首次將中梵問題與台梵關係,兩者「明確」聯繫起來。這個「明確」性是有幾點值得注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這應是中梵每季關門會談(應該是9月時舉行)後,最新傳出來的訊息。換言之,中梵雙方2018/9/22簽下的《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在2020/10/22到期,梵蒂岡在10/7向北京提出續約兩年申請,中方外交部則在10/22宣布續簽兩年。主教任命問題原本就是中梵談判時最核心的「障礙」,既有臨時協議,中梵建交就應該不遠了!只是2018年簽約迄今,教廷一直都有為了大陸教友希望更進一步,北京卻無意。如今北京主動拋出建交條件:先和台北斷交再來談。顯示北京開始要玩教廷這張牌了!

其次,主教任命爭議的障礙雖排除,但地下教會的問題並未得到善解。教廷先是要求閩東與汕頭兩地地下主教,一位降為輔理主教一位退休,(此事還引起榮休的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特別跑到羅馬向教宗抗議),接著教宗寬赦八名「遭絕罰」的地上教會主教,向北京釋出善意,讓臨時協議得以順利推展開;然而,2018年2月2日起中國實施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更嚴格規範宗教活動,要求地下教會的主教與神職人員必須先加入愛國會,才能從事福傳工作。然而,地下教會的信友長年以來就是遭到地上教會與愛國會的迫害,如今要他們向愛國會登記,顯然違背他們長年對教宗忠誠的堅持,而中國公安與統戰部就針對不服從的地下教會成員進行無情的「羈押」 與迫害。

閩東地下主教郭希錦就是《臨時協議》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不但被迫讓位降為輔理主教,更被迫要簽字加入愛國會,而取代他的正權主教詹思祿(地上教會主教)則未給予郭任何職務與工作,郭主教與地下教會的神父們還被斷電斷水,露宿街頭、無法幫教友主禮彌撒。郭主教不得已向教宗提出了辭呈。因應中國高壓要求地下教會成員加入愛國會的情況,教宗雖然趕緊頒布了《牧靈指導》來幫忙紓解地下主教、神父及修女們在簽署時所遭遇到的信仰衝突和道德良心上的掙扎。然而,中共對於地下教會的「施壓」,顯然對教廷處理建交議題來說會是更大的困擾與挑戰。

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造訪羅馬求見教宗卻遭拒絕,義媒為他打抱不平,並直言對教廷的治理問題是很大的警訊。圖為陳日君在疫情期間前往教廷。(圖取自facebook.com/cardzen)
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造訪羅馬求見教宗卻遭拒絕,義媒為他打抱不平,並直言對教廷的治理問題是很大的警訊。圖為陳日君在疫情期間前往教廷。(圖取自facebook.com/cardzen)

再者,懸缺已兩年多的香港主教在梵蒂崗的平衡考慮下,終於在2021/5/17宣布由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華仁書院校監周守仁神父為香港教區新主教。基於耶穌會為中華省新省會長在任命上的安排,周守仁主教的祝聖禮將延至12/4舉行,在他祝聖就職前由現任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己退休,楊鳴章主教在2019/1月過世後,被教宗指派暫時署理)繼續掌管香港教區。

教宗與教廷對於這麼多年來的香港劇變中一直保持沉默,特別是2014年激化的雨傘革命與反送中運動中,泛民主派與親中的建制派之間的議會路線之爭,由於北京一再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對於泛民主派的打壓,進而透過人大立法《港區國安法》造成香港市民的人權受到直接的限制,這樣嚴重侵權現象教宗始終都沒有發表談話,這和以往宗座為緬甸羅興亞遭種族清洗危機發聲、也曾為新疆維吾爾族發言聲援等作風厥然不同。

在接替楊鳴章主教人選之爭中,支持民運的輔理主教夏志誠與立場親中的副主教蔡惠民究竟選誰?就是造成主教位子懸缺兩年多的關鍵原因。而香港教區內意見分歧,正是反映出香港社會的分裂。使得教廷非常傷腦筋。周守仁神父就是因著避開北京來的壓力,也跳開香港社會與教區內的分歧,最客觀與中立的人選。北京在獲悉周的出線,沒有任何評論,顯示「默認」了!從香港主教的懸缺到找到最中立的人選,教廷是煞費苦心,顯現出教廷在處理中國關係上,並不像當初那麼急著想要馬上建交、那麼樂觀!

最後,美國的積極介入,形成了中梵、台梵三邊關係更加複雜,變數更多。2020年4月時義大利媒體傳出,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正在安排教宗方濟各訪問大陸,首站武漢。有意以關懷疫情與大陸教友做為教宗中國牧靈之旅的號召,但是北京並未同意。當時中國面臨的是川普率先發難欲借疫情(甩鍋給北京)來拉抬自己的連任選情,又想藉著掌握國際優勢來壓制北京。

中國則以強化多邊主義共同抗疫來回應,聯合反對川普的各國,共同防疫同時共同對抗川普。結果讓WHO成了國際政治最大的角力場,沒有別的,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及WHA五月開會。譚德塞早已選邊站在北京這一方,可是杯葛譚的國際聲浪也不小。以美國為首和以習近平為首的兩大國際陣營不斷地引爆疫情之外的政治口水與爭議,其中最特別的議題就是台灣。當然結果就是去年台灣還是無法參與WHA。

2020/9/29-30美國國務卿龐畢歐訪羅馬和梵蒂岡,持續就中國與梵蒂岡續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一事向梵蒂岡施壓。但是教宗方濟各避開被川普拿來當做助選宣傳,同時也避開落下北京的口實,拒見了龐畢歐。今年6/28拜登派國務卿布林肯訪梵蒂崗,除了談因應氣候變遷,促進人權與對抗人口販運三大議題之外外,更積極安排拜登拜訪教宗事宜。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在德國慕尼黑會見梵蒂岡外長蓋拉格(左)。(翻攝自China Xinhua News Twitter)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在德國慕尼黑會見梵蒂岡外長蓋拉格(左)。(翻攝自China Xinhua News Twitter)

拜登是天主教徒,長子過世時教宗方濟各給予非常多的慰藉,2021/10/29他和方濟各見面,晤談約75分鐘比教宗接見其他國元首的時間都要長過一倍。顯示兩人關係非常深厚。兩人雖然未談及兩岸與美國等敏感議題,可以想見的是教廷對於美國的態度是友善的(不同於川普時代)。北京的因應就是派外長王毅代表習近平參與G20,同時王毅也負責持續和歐盟與其他不滿美國國家聯絡情誼的任務。也就是在這樣背景之下向教廷釋放出中梵要建交,先與台灣斷交的立場。拜登後來的行程是G20與英國格拉斯哥的氣候高峰會議(COP26),美方釋放出拜登將在年底前與習近平舉辦虛擬會談,面對面坐下討論各項議題。

在美中之間的最新的對抗局勢之下,主角還是拜登與習近平,台灣與梵蒂崗基本上都成了雙方的棋子,不過小英與蔡政府好像根本「不在乎」,讓人為她捏把冷汗!從CNN專訪小英的訊息中你可以看到小英正在冒險豪賭!

2021/10/28 CNN播出專訪小英總統,小英與CNN顯然都不在乎「中華民國」的存在,因此都是「台灣」這樣的字眼來論述。小英脫口而出的就是美國有派兵來台, 而記者問她量有她多少? 她的回答是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多!如此的論述, 在立委向國防部長質詢時,邱國正表示我和美方是有軍事上交流,美方來台主要的還是協訓並非駐台。

根據UDN的獨家報導:小英所指的是台美今年首度實施的「特戰合作組」協訓計畫,十餘位具備各類軍事專長的美軍特戰小組官兵,由少、中校軍官作為領隊,以每半年一梯次形式,不斷有小隊接替進駐台灣,協助各軍種特戰部隊提升戰力,將形成美軍在台的小型常駐部隊。顯然協訓而非駐軍!

小英這次接受CNN專訪,顯然是想繼雙十談話,「兩岸互不相屬」來做延伸,並且想把美軍拉進來,做為對北京的「示威」;美方其實也有自己的盤算,從小英的雙十談話,華府事前顯然知道內容。而CNN在出專訪小英時已先推出專訪拜登,拜登日前又對民眾詢問會不會在保台的問題上,表達了「YES」,合理地懷疑,這是套好招的表演。只是當拜登談到我們與台灣「有協議」,小英談及「有美軍來台」露了一個餡:台美雙方目前的「共識」那就是「保護台灣」,而不是保衛「中華民國」。

  1. 台美共同的對抗對象是中國,而這樣的共識下,小英政府甘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唯一條件就是美國要在中共動武時確實派軍保台。
  2. 只講保台不涉及「一個中國」,小英想用此來閃躲北京的底線與「九二共識」,而華府也認為如此「保台」並未違反她對北京「一中」的承諾。
  3. 台美不斷聯手,共同衝撞北京的底線,來測試習近平到底能夠容忍到什麼程度。另外一方面,小英喊話說願意和習近平坐下來和平對談,藉此來緩和兩岸緊張情緒。

儘管這些政治精算不斷推出,但是如此不斷測試北京的耐性,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不智」!因為目前主動權並不在台也不美,而是在北京。當普丁提到北京用經濟就可以統一而不用武統時,就已經點出兩岸關係的最脆弱的一環:「經濟」。

美國就是在經濟上愈來愈難鬥得過北京,所以乾脆拿出台灣這個棋子來不斷刺激北京,小英樂得當這個棋子來刺激中共,藉此不斷複製「抗中保台」氛圍來確保她的政權,君不見當陳柏惟被罷立委之後,小英馬上宣布全黨捍衛公投「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讓四大公投提升為藍綠對決,屆時就是拉著「抗中保台」來保她和民進黨政權。

換言之,小英的算計並非為了兩岸和平,也不是為了台灣的真正安全,唯一考慮的還是她和民進黨的權位。不然的話,她自己口口聲聲願意和習大大坐下來談,沒有試著透過第三方來幫忙與北京聯繫,也沒有透過民間海陸兩會來從中安排,如此不夠誠意地喊「好好坐下來談」,誰會相信?沒有任何互信,當然什麼都難談下去,更何況還要有事沒事提到「美軍來台」,這不是不智又是什麼呢?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