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課後安親,也可能安住好奇雀躍的心

2021-11-08 05:50

? 人氣

安親班現已經是家長心中協助學童,獲取在校學科好成績的重要幫手,卻也可能是學童自主學習的殺手。(Ari Helminen@Flickr)

安親班現已經是家長心中協助學童,獲取在校學科好成績的重要幫手,卻也可能是學童自主學習的殺手。(Ari Helminen@Flickr)

全國降級至二級警戒後,符合防疫規定的幼兒園、安親班等諸多行業都可以鬆綁了。這當中,以「安親班」的開放最讓家長鬆了一口氣!因為12歲以下孩童不宜1人在家。對常常要加班、又沒有長輩援手的雙薪家庭來說,安親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支持力量,幾乎可以受命父母任何臨時的請託。因為安親班地點通常在學區附近,對接送小孩的家長來說,真的非常方便,從林立學校附近安親班招牌,可以嗅出這個市場的龐大需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安親班的門面幾乎相當一致地貼著「龍虎榜」、「風雲榜」、「最佳進步獎」……,密密麻麻的學生名單,配上科目與考試分數,用意在宣揚課後服務創造的學業績效。對忙碌奔波經濟的家長、對擔心放學後這段空窗期的學校老師,安親班著實提供了一個安全、便利的安心環境。

但是很多人不清楚,安親班理論上是「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簡稱「課照中心」),是對國小學童課後留置場所的稱呼。因為課照中心立案門檻較高,許多留置小學生的課後機構會以「補習班」名義來申請,當小學生口頭上說:「我下課後會去安親班」,他可能是去課照中心,也可能是去補習班,兩者法源依據不同,所以使用場地的限制、所需辦理的公共意外責任險內容也就不相同。

安親班提供的服務已超越法規規範

安親班的課業目標並不僅是完成作業的助手角色,已經是家長心中協助學童,獲取在校學科好成績的重要幫手,卻也可能是學童自主學習的殺手。

一些安親班因為收受多校學童,在各校、各班學習進度不一的情況下,就必須以超前教授課業來因應。這種超前布署,學童會先入為主地覺得:「我已經會了!」回到學校面對老師講解原理原則,他就少了動機去聆聽、花心思去理解。而安親班老師真有相關教學知能可以先行教育?其實學童只是先學會計算的規準而已。

不僅於此,進入安親班的學童,就是接受了安排妥實、照表操課的複習結構,安親班環境不像一般學校有充足的空間、硬體的設施、多元的教材教具等可供彈性安排,學童多是待在教室內的桌椅上,就算安親班老師也設計了分組學習活動課程,也有安排團康、戶外等活動,但是多數的時刻,安親班仍以安排大量的測驗卷練習,強調學童高成績效能來吸引家長入班。

選擇、考試、作答、抉擇、學生。(示意圖/取自pixabay)
安親班多提供學童測驗卷練習。(取自pixabay)

參加安親班的學童,1天留置安親班的時間至少2到6個小時,我們甚至沒有這些學童明確留置安親班時間的整體資料,只能知道越低年級的學童留置時間可能會較久,學童待在安親班吃著午(晚)餐、寫作業訂正作業、寫複習卷,或者參加安親班的其他才藝課程等。只要我們多留心,會發現即將段考的期間,很多學童幾乎晚上9點後從安親班下課,週六、日仍要到班加強,這些時候的家長已經不需要加班,卻仍會將學童送往安親班,這已經不是安親的需求,這是大量超時對小學生施以學科補習的概念!卻未見政府相關單位明確的實質監督。

學童承接多方同意的惡性循環

對家長來說,安親班滿足了加班時無人看顧孩子的需求、替代了自己也需要協助孩子的課業指導部分;安親班則藉由學童課業完成、成績要求的雙管達標,滿足家長期望又可當成招生宣傳,雙方共通關心處就是學童的成績表現。

一個結構實在、目標明確的安親班,它是集結多人期望的一個機構,家長、安親班老師甚至包含學校老師,交流後同意將目標施作於學童身上。學童實際上就是滿足這些具有深刻影響力的角色,結合一體後所發出的具體要求,於是學童的家庭時間減少了、同儕自然互動時間也減少了。這些在許多教育專家眼中,應該要在具有遊戲元素、可以學習培養正向關係的時空向度裡優游,就轉而待在安親班裡完善課業、以及提升成績的訴求上,有些家庭要求學童養成自我負責的態度,要孩子寫完測驗卷才會接回家。

學童應該大量接觸多彩多姿事物,以探究自我的課後遊戲階段,轉成單調一致的應付考卷、提高成績的壓力,我們無法預測這種轉化對參加安親班的學童(或者說被消聲的安親班學童)長期的心理影響,甚至是未來對他(她)也當上父母後的影響。

下課時間的玩樂與聊天,讓海蒂結交到了好朋友。(示意圖,取自pixbay)
作者指出,學童的家庭及與同儕的互動時間,因父母、安親班要求成績提升而逐漸減少。(取自pixbay)

解決燃眉之急,遠景卻堪憂

一股儼然成形的「安親班文化」,顯示什麼?延伸、完善學校的學習任務?取代家庭教育的部分作用?彌平學校教師對作業無法及時完成的擔憂?滿足家長期望的好成績?這股文化已經深入學童生命,但是真的能取代學校、取代家庭的作用嗎?

童年時期的社會化是人格與自我概念發展的最重要階段,他們的自我發展是不是我們將來樂見的?考試成績是暫時的,投入大量時間反覆練習,多數學童不會輸在這一時,但是歷程中,我們期待他該具有的能力、能養成的視野,是逐步完成還是逐步失去?一些很努力要讓段考成績達標的學童,他們已感知到追逐成績的重要性,也學到努力練習就會有想要的結果出現,這是經過學童生命中的重要影響者同意,將他本應要自然遊戲、互動、從衝突中學習合作的時間,去交換練寫評量的時間;相對地,有些仍舊取不到好成績的學童,挫折讓他自我概念不佳則更是顯而易見。

夜幕時分,許多許多家長下班後,便風塵僕僕地趕到安親班接孩子,不管父母再怎麼累,見到孩子總本能地顯露出滿足與快樂的神情,安親班著實滿足了現代社會才有的育兒需求。此時,安親班老師也快速走到門口,盡責地交代、談論今日孩子的書寫作業、訂正情況、其他表現,有些孩子靜靜聆聽、有些則是擺出鬼臉的俏皮樣,這些親師對話日復一日積累是孩子從這些示範中,了解大人世界所在意他要成為的樣子,而孩子也以為那應該就是他該努力有的學習樣子。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