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專訪軍事專家:美國對台「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二分法已不適用,台灣比以色列更有能力保護自己

2021-10-29 14:00

? 人氣

德國之聲:假如中共真的打台灣,您認為什麼時候?

蘇紫雲:從中共歷史來看,它發動戰爭不會在意任何的代價,但它會在意風險,這是中共唯一不能接受的,不管它的軍事傳統文化是説不打沒把握的仗,還是現實的政治環境,如果攻擊台灣失敗了,習近平先生和共產黨的統治正當性就會瓦解,這是中共不會輕易打台灣的主要原因。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灣人警戒但是不緊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攻擊台灣的時間表是動態的,不是北京自己決定的,包括台灣也是個參與者(player)。當台灣的防衛力量越強,這個時間表就一直往後延。

德國之聲:既然如此,您如何解讀近期解放軍的威嚇?

蘇紫雲:我想習近平先生目前不會攻擊台灣,因為他沒有把握,第一個是台灣的防衛力量,中國沒有把握有效的佔領,第二個是美國丶日本甚至澳洲可能會協防台灣,這些風險都非常高,所以他不會真正發動攻擊。但是他會展示肌肉,中國內部問題很多,他要轉移內部的注意力,像他跟俄羅斯海軍去日本繞島,其實也是政治大於軍事的意義。

那當然我們永遠要保持謹慎,歷史上借由演習變成實際攻擊的案例很多,所以台灣要維持警戒。在安全問題上面,有點像國際的華爾茲,各國都在跳一個舞步,但是又不能踩到對方的腳,所以戰略藝術是一門藝術,我們永遠要保持平衡,而前提是自己要有足夠的力量。台灣要持續投資防衛的力量,只要中共永遠無法有絕對的把握,我們就可以維持和平。

德國之聲:那這個遊戲就像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雙方都不想打仗,但又拚命把自己武裝起來。

蘇紫雲:不得不説,它有點像一個保險,我們沒有人希望發生意外,但我們一定要付出保險的成本。台灣很重要的戰略是嚇阻,我們現在強化防衛的能力,才可以支持嚇阻的戰略。

所以為什麼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說我們不會發動「第一擊」,絕對不會,因為那是錯誤的嚇阻概念。所謂的嚇阻是強調「第二擊」或是反擊,如果大家都想要第一擊,那一下就戰爭了。台灣是個民主國家,絕對不會發動第一擊,包括冷戰期間的北約或者西德,也不會有第一擊的概念。北約當時的想法是,因為北約都是民主國家,會承受華沙公約國家的第一擊,怎麼樣防止對方第一擊是北約的重點,這完全可以解釋台灣目前的狀況。

德國之聲:假如中共打台灣,會像幾十年前一樣打金門等外島嗎?還是直接打台灣本島?

蘇紫雲:對北京來説是政治上的兩難,如果打本島它沒把握,如果打外島,就等於是把台灣永遠分離出去,逼迫台灣獨立,這對中共在政治上的布局是反效果的。

在1958年金門砲戰,當時毛澤東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所以他只做砲戰,而沒有要佔領金門的想法,就是在軍事和政治上要找平衡點。所以對台灣外島的攻擊只有戰術上的意義,完全沒有戰略意義,而且會有很大後座力,政治上的回火(backfire),因此他們攻擊外島的可能性非常小。

德國之聲:話雖如此,長期面對中國的軍事壓力,應如何自處?

蘇紫雲: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壓力,我們會保持警惕,但不會過分憂慮。冷戰的歷史我們可以學習,包括捷克民主運動,以及西柏林人的勇氣與樂觀,這些都會給台灣人一個很大的精神支持。

冷戰時西柏林被東德包圍,西柏林面對比台灣更大的軍事威脅,可是西柏林人勇敢地過每一天,而且樂觀地看待未來。我永遠無法忘記的一個照片是,一個東德的士兵把鐵絲網擧起來,讓一個小嬰兒可以逃到西德去,那個東德士兵臉上是非常恐懼,因為怕被上級責怪懲罰,但他內心的人道精神,希望這個小嬰兒到自由的西柏林去。我想歷史會不斷的重復,我們可以學習這種對抗威權的哲學。

而且台灣比西柏林幸運,西柏林是陸地的邊界,台灣有個海峽,比較寬,我們會維持這種自我防衛的能力,還有對抗威權的精神,這是台灣比較持平的看待挑戰丶勇敢保護自己的主因。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李澄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