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習近平的「國內大循環」為何不見效果?新冠疫情讓中國經濟再平衡出現倒退

2021-10-26 11:10

? 人氣

「新冠疫情改變了中國人的心理、影響了他們的消費信心,」荷蘭安智銀行(ING Bank)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對暴發新疫情的擔憂,許多中國消費者還擔心收入增長疲弱,除工廠之外的其他領域就業前景也並不樂觀。最近幾個月,中國監管部門接連整頓利潤豐厚的行業,包括教培公司以及螞蟻集團(Ant Group Co.)和滴滴(Didi Global Inc., DIDI)等科技企業,這加劇了中國年輕人對工作機會的擔憂,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意願。

對房地產行業的打壓引發了一些經濟學家和房產所有者的擔憂,他們擔心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回調。購買房地產是中國家庭一種熱門的財富保存方式。

中國的儲蓄率遠高於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而且瑞銀(UBS)的一項調查顯示,這一儲蓄率已從2020年的43.2%和2019年的40.6%攀升至今年5月的45.2%。

中國貿易、貨櫃、江蘇南通。(美聯社)
(美聯社)

在上海,Liu Kai今年開始更頻繁地推掉晚上的飯局和酒局。他稱自己的業務進展不佳,這些業務涉及向中國買家出售柬埔寨金邊的公寓。自疫情暴發以來,由於客戶無法前往金邊,銷售下降了90%以上。

Liu說,他的基本月薪約為4,000美元,由於底薪之外的佣金收入大減,他的儲蓄計劃未能很好完成。

29歲的Liu表示,如果到月底時沒能存下點錢,他會覺得有點害怕。他正在考慮轉行,他說,要是換工作的話,掙的錢可能變少,因為不得不從頭開始打拼。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捂緊錢包,消費活動在中國經濟中的佔比正愈發減少。2020年居民消費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佔比是38.1%,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低於2019年的39.2%。

相比之下,在美國,到2020年底時,個人消費佔美國GDP的比重為67.4%,與2019年持平。這個比例在今年6月進一步攀升至69%。

研究人員和經濟學家表示,想讓中國家庭增加消費支出,需要解決棘手的結構性問題,比如持續的不平等和社會安全保障廣泛缺乏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許多家庭希望存更多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中國領導人正在高調宣傳一項被稱為「共同富裕」的新的優先政策,以期更平均地分配社會財富。該倡議的目標包括提高人均收入,最終或為中國經濟的再平衡提供助力。

不過,該倡議可能包括提高稅收,並將財富從更富裕家庭或地方政府重新分配給更普通的中國人,因此從政治角度而言可能引發陣痛。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認為,除非中國家庭在國家整體增長中獲得的份額增多,否則他們的消費能力將繼續受限。但是,諸如改善社會保障網這樣的措施意味著讓家庭變得更富裕將以犧牲地方政府的利益為代價,因為這些項目通常是由地方政府買單。

佩蒂斯表示,從政治上講,將財富從富人手中轉移到窮人手中可能相當困難,但將地方政府的資產和收入轉移到家庭手中恐怕要難上加難。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