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之所以為習近平》塑造中國領導人世界觀、思想觀的5個歷史元素

2021-10-26 20:00

? 人氣

中國的一些重要期刊,如黨的理論機構《求是》,經常以廣泛借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式討論中國社會的「矛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的中國將中美競爭定義為一場鬥爭,這可以從馬克思的對抗主義中找到源頭。

社會中的經濟力量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經濟增長與綠色發展中的困難被解釋為矛盾。在經典馬克思主義中,你只有經歷了通常痛苦而漫長的「對抗」之後,才可以達到一個一致點。

台灣

北京強調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是這個島嶼不可改變的命運。

然而,過去一個世紀的台灣歷史表明,該島的地位問題在中國政壇時起時落。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被迫交出台灣,台灣隨後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長達半個世紀。

China's southeastern coast can be seen from the Taiwanese island of Kinmen
Reuters 從台灣控制的金門島可以看到中國東南海岸。

1945年至1949年,台灣被國民黨短暫地與大陸統一。在毛時代,中國錯過了統一台灣的機會。美國杜魯門(Harry Truman)政府本可能已默許毛澤東拿下台灣,但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了朝鮮入侵韓國的戰事,朝鮮戰爭爆發,台灣突然變成了一個關鍵的冷戰盟友。

毛澤東在1958年發動金門炮戰,但此後的20年裏,台灣問題再度冷卻。1979年中美恢復外交關係後,雙方達成了一項並不可靠的協議,即各方都同意只有「一個中國」,但在北京或台灣政權究竟誰是合法的共和國這一問題上,各方觀點不一致。

40年過去了,習近平堅稱兩岸必須盡快統一,但北京咄咄逼人的言辭和香港的命運已導致台灣民眾——後者如今已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會裏——對與大陸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越來越持敵視態度。


米德(Rana Mitter)教授在牛津大學任教,專門研究現代中國的歷史和政治。他的最新著作是《中國的好戰爭:二戰如何塑造新民族主義》(China's Good War: How World War II Is Shaping a New Nationalis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