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互聯網與微生物─政府花錢養網軍的愚蠢

2021-10-26 06:50

? 人氣

細胞 實驗 研究 顯微鏡 科學 醫療 臨床(取自Herney@piaxbay/CC0)
作者以人體細胞比喻,現代人的思想幾乎來自互聯網上的材料。(取自Herney@piaxbay/CC0)

微生物對人體,和互聯網內容對大眾的影響一樣

微生物之於人體,不只在數量上可比擬做互聯網的內容載量;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及影響也和互聯網內容對閱聽大眾的影響如出一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一流科學研究機構,有37名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獎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其微生物組學的研究人員說,這些人體中的微生物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因為「你的身體其實不只是你自己」。無論你每天自我清潔多麼徹底,你身體的再隱密的地方到處都被微生物所覆蓋。它們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等。而人體中這種微生物聚集的主要場所當屬腸道,因為那裏是黑暗的角落,並且缺乏氧氣。

人體中有超過一半的體積是微生物,再強大的外力,也不可能去汰換人體一半的組成份子。對照到互聯網的內容來思考,在自由存取的環境下,互聯網的內容就像各種不同的微生物,任何網路警察,各種存取限制的設計,也不可能掌握到絕對的生殺之權。

進一步說,如果從基因上來看,我們更是處於下風。人類基因組大約由2萬個基因組成,但人體中的微生物群的基因大約在200萬到2000萬個之間。換言之,我們不僅僅有1個基因組,人體中的微生物群應該是我們身體中的第2個基因組。我們每個人都是由自身的DNA再加上我們人體中微生物的DNA結合起來的。而這些賴以人體生存的微生物群與人體有著互動並影響著人體。而微生物的基因組,就像互聯網裡的群組一樣,而且永遠都是百花齊放,在特定的議題中,這些群組不一定都探出頭來,但是他們各自都代表一方的勢力,一旦到了非召喚不可的局面,他們就可以動員其利益相近的群組,起而攻之。

基因 染色體 DNA 生醫 醫藥 生物學 癌症(情境示意圖,取自PublicDomainPictures@pixabay)
作者認為,互聯網裡的群組如同人體基因組,各自代表一方勢力且永遠百花齊放。(取自PublicDomainPictures@pixabay)

互聯網「壞」的內容,真的「壞」到一無是處嗎?

現在的科學已經發現,微生物在人體中的角色。它們在幫助消化、調解人體免疫功能、保護人體免受疾病攻擊以及生產人體必須的維生素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維生素B可能對人體抵禦空氣污染有保護作用。我們直到近期才發現這些微生物在影響人體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我們之前從未想像過的。

這會讓我們重新看待人體中的微生物,而不是像從前那樣主要把它們當敵人。

同樣地,在互聯網上被認為是「壞」的內容,是不是「壞」到一無是處呢?我們認知某一事件為「好」,是「對」的,是不是經常受到「壞」的、「錯」的事件及論述所啟發而成就出來的?

一個思想健康的人,單純的心靈本來是清明無邪的,偶爾有一些「壞」的念頭進到思想判斷的體系裡,也會被我們的「良知」踢到一邊去。但庸詎知這些「良知」其實可能也是個「壞」東西。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都是意識形態的大染缸,我們很容易被資本家、政客、思想煽動家根據他們自己的利益所設計出來的網羅套牢,甚至終身迷惑,以為自己在實踐「良知」理想,而一頭栽進了極端的意識形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