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忠觀點:從極端氣候至能源及減碳政策

2021-10-21 07:10

? 人氣

「以核養綠」較為務實

核電可以減少碳排放及空污是事實。因此,「以核養綠」既能幫助國內減碳、減污,又能爭取時間來發展綠能,並可降低全民及企業的用電負擔。連2021氣候變遷評鑑中排名最佳的瑞典也還保有~40%的核電,「以核養綠」做為過渡時期的做法有甚麼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以核養綠」是較正確的能源及減碳政策,但以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將核一、核二、核三延役與將核四商轉的難度極大。這些恐須以公投或專案立法來決定(都應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也要看現在政府的態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政府為什麼不學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最佳的瑞典(還有~40%的核電),以及311福島核災的發生國日本(仍未放棄核電),而非要學「急廢核電」的德國,這是甚麼道理?

結語

1、人類社會的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而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的現象也愈來愈受聯合國及國際重視(為了後代子孫著想也的確應該如此)。2021氣候變遷績效最佳的國家是瑞典,它還保有~40%核電。

2、「以核養綠」是較為正確的能源及減碳政策:既可減碳、減污、爭取穩健發展綠能的時間、降低大眾的負擔,又可加強企業的競爭力,理應更受重視。因此,學習國際上的減碳政策時,瑞典及日本的「以核養綠」較德國的「急廢核電」更為務實。

3、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政策可能會帶動各國的碳稅政策,以逐步反映排碳的外部成本,因此會墊高企業的總成本。倘若主要的外銷國都逐漸有碳稅,則對台灣企業競爭力的衝擊應該不大,然而在此之前可能有若干影響。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核工學士及柏克萊加州大學材料碩士及博士,現已退休,曾擔任中國鋼鐵公司主管及《全國工總》之《環境與安全衛委員會》副召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