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忠觀點:從極端氣候至能源及減碳政策

2021-10-21 07:10

? 人氣

1、太陽能板的更換率比預期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目前因廢太陽能板的回收成本太高,因而有與風機廢棄物一同掩埋的風險。

3、在廢太陽能板突然大量來到之前,法規制定者及工業界需改善它回收的經濟性與能力。

20210619-淨零賽局專題配圖,太陽能板。(顏麟宇攝)
「哈佛商業評論」刊出,目前因廢太陽能板的回收成本太高,因而有與風機廢棄物一同掩埋的風險。(資料照,顏麟宇攝)

外部成本將逐漸包含碳排放

目前所實施之空污費即是使產業界擔負「外部成本」的一種。但因顧慮到產業界的競爭力,徵收的額度遠遠不足以顯示產業界之空污對環境及人類的危害。而早期並未針對碳排放徵收產業界的「外部成本」,故造成許多耗能產業的過度發展,並造成過多的碳排放。

當主流專家們漸漸發現極端氣候及全球暖化的主因是二氧化碳等氣體之後,有遠見及良心的國家(例如歐盟諸國),開始重視減少碳排放,並實施「碳排放交易」(carbon emission trading),以幫助企業用互相交易的方式來降低減碳的成本。

歐盟也開始實施碳定價(carbon pricing)及碳稅(carbon tax),以便將企業排碳的外部成本納入法規。由於現在地球空氣中的碳大部分是歐盟諸國在工業革命後所排放,他們以領頭羊的方式帶頭減碳也十分合理。

但歐盟之碳稅政策若無各國之配合,會導致歐盟的耗能產業轉移至歐盟以外的國家生產,造成所謂的「碳洩漏」(carbon leakage)現象,亦即歐盟的排碳量會減少,但全球的排碳量不會。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有鑑於「碳洩漏」的問題,歐盟準備在2023年由所選擇的產品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試行的產業包括水泥、鋼鐵、鋁品、肥料、電力生產等容易發生「碳洩漏」的產業,並擬以此帶動與各國在碳稅上的對話。歐盟也決定在2026年全面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

顧名思義,「碳邊境調整機制」是在歐盟邊境對相關的產品徵收,係視生產國徵收碳稅的不足再對歐盟的進口商徵收差額,使國外的各種產品於歐盟市場上競爭時,在排碳的外部成本上做到公平合理。

產品在生產國徵收碳稅時,碳稅是留在生產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則由歐盟邊境國徵收差額,所以在生產國徵收碳稅有相當的經濟誘因。而歐盟想以「碳邊境調整機制」來帶動各國之碳稅,有其道理。

歐盟準備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若能逐步帶動各國的碳稅政策,將逐漸墊高各產業的總生產成本,最終還是會以各企業的競爭力為依歸 。但在此之前應會有若干影響。

各國的氣候變遷評鑑

 在各國的氣候變遷評鑑上,聯合新聞網於2020-12-08顯示:「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於2020年12月7日在德國公布(由German Watch所評鑑),台灣在61個國家中排名第57,屬於後段班(但比去年第59名進步兩名)。其中,在國內氣候政策方面被評為「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