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高峰論壇》誰說減碳是大公司的事?推廣永續能源、減少塑膠垃圾量,新創企業不缺席

2021-10-15 13:20

? 人氣

20211014-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14日出席風傳媒「減碳未來式趨勢與挑戰」高峰論壇。(顏麟宇攝)

20211014-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14日出席風傳媒「減碳未來式趨勢與挑戰」高峰論壇。(顏麟宇攝)

當蘋果宣告跟進眾多國家、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全台許多上游供應商的老闆們,當晚都緊張得夜不成眠。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也看出這個趨勢,他高聲說:「淨零排放將是企業界得共同參與的行動,使用永續能源更是企業競爭力的充分展現!」他在風傳媒《減碳未來式》高峰論壇上預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國際企業大多透過 EAC(再生能源憑證)、PPA(向再生能源電廠購電)、自行發電等方式取得綠電。從產業別來分,IT、金融業大多透過憑證,而礦業等高耗能產業則透過自行發電來獲得綠電。

 20211014-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右四)、社長王學呈(右起)、KIA汽車總裁李昌益、永豐餘總經理蔡維力、工研院劉文雄院長、金管會綜規處長胡則華、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環海淨塑總監任兆玲14日出席風傳媒「減碳未來式趨勢與挑戰」高峰論壇。(顏麟宇攝)
20211014-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右四)、社長王學呈(右起)、KIA汽車總裁李昌益、永豐餘總經理蔡維力、工研院劉文雄院長、金管會綜規處長胡則華、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環海淨塑總監任兆玲14日出席風傳媒「減碳未來式趨勢與挑戰」高峰論壇。(顏麟宇攝)

自建設備得有合適場地 自行發電成本高、限制多

在台灣,陽光伏特家統計,約 80% 的企業傾向透過採購取得綠電,20% 傾向自行發電。馮嘯儒說明,企業想自行發電,原因大多是每度電的成本較低。至於想直接購買綠電的企業,則是因為自行發電需要建置發電設備,資金機會成本較高,也受到屋頂空間的限制;另外,發電並非企業的主要業務,為了降低管理複雜度,而採取相對容易的購電方案。

若要購買綠電,用戶可以選擇直接向電廠購電,也能透過陽光伏特家等再生能源售電業者購電。為何要透過售電業者購電?馮嘯儒解釋,用戶的用電曲線未必與發電廠的發電曲線匹配。對電廠來說,不希望發電卻沒被用掉,雖然可以賣給台電,但費率就比較低;若能將電賣給多個用戶,就能堆高用電曲線,確保綠電的需求量,讓發的每一度綠電都能被用戶使用,確保發電效益。而售電業者就扮演中介的角色,媒合發電端與用戶端。

採購綠電必須經過初步用電匹配評估(1 到 3 個月)、簽訂購電契約(1 到 3 個月)、行政流程申請(1 到 3 週)等 3 個流程。跑完整個流程,至少要花上半年的時間,最長甚至可能超過 1 年半。不僅如此,馮嘯儒表示,國內綠電採購還面臨「綁、限、難、窄」等 4 項挑戰!

國內綠電採購面臨4大挑戰

何謂「綁」,指的是為了財務表現,有不少電廠向銀行融資,而銀行偏好那些賣電給台電的電廠。雖然賣給企業的收費較高,但風險也較高,銀行較不願意放貸。因此,目前全國綠電仍有99%是躉售給台電。

至於「限」的意思,是根據法規,僅有第一型電廠可將電力轉供給終端用戶,小型電廠並不能轉供。但台灣多達9成太陽能電廠都是小型電廠,它們可用自有資金建置、較不需要融資,避免被「綁」卻仍受法規限制,不能轉供綠電給用戶。

另外,透過智慧電表可了解用戶的使用行為,有助於適當配置電源的供給與需求,但大部分民眾沒有智慧電表,必須先添購才能用綠電,是一般民眾最「困難」的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