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整頓金融業,救得了中國經濟?《紅色資本主義》作者:舉債式經濟是最大問題,長期衰退已無法避免

2021-10-15 09:10

? 人氣

(美聯社)

(美聯社)

美媒華爾街日報12日引述中國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一波將整頓金融業,他打算藉由9月底、針對25家監管機關和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發起的審查來揪出不當的錢權關係。對此,部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分析人士說,中國政府拿金融業開刀無濟於改善債務危機,因為中國三十年來舉債式的經濟增長模式才是最大的問題,中共無力、也無意解決,而中國經濟長期的衰退將無可避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官媒《人民日報》和新華社9月底的綜合報導,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將對25家金融單位展開常規審查,深入挖掘其領導高層可能存在的「政治偏差」。這25家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11家國銀或金融控股公司、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三大監管單位和上海、深圳兩大證交所、4家保險公司以及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國有投資單位。

中共中紀委將進駐25家金融機構

針對此一細節有限的公告,《華爾街日報》週二(10月12日)引述不具名的知情人士指出,這項審查將由中國的最高反腐機構主導針對占據中國經濟核心地位的25家金融機構展開廣泛審查。

報導稱,中央中紀委10月起將進駐這25家機構的辦公室,檢查放款、投資檔案及申報紀錄,並要求他們解釋與民企曾達成過的交易或決策,例如他們和地產龍頭恒大、網約車巨頭滴滴或是金融科技公司螞蟻等私企是否有過從甚密的錢權關係或不當的借貸助長營建熱潮等問題。如發現不當往來者,將遭正式調查且日後恐遭起訴。在這次審查中,中共高層也會檢討金融界主管的薪酬問題,可能大砍一些金融肥貓的薪資。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這是習近平在明年年底爭取第三任任期前,為引導中國經濟偏離西方式資本主義所採取的一項舉措」。由於習近平一直都對金融圈人士持懷疑的態度,大紀元時報也引述專家分析,習近平此舉是要進一步「斬斷黨內權貴和金融市場間的關係」或「掃除他在黨內的反對勢力」。

中共貪腐本質拿金融圈開刀無濟於事

不過,位於新加坡的《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共同作者霍伊(Fraser Howi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恒大和華融這兩大債務怪獸所引發合計約5,4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危機後,中共進駐檢查各金融單位並不為過,而且也可能可以揪舉出瀆職或貪腐分子,因為中國一黨獨大的體制本來就容易滋生貪腐,就算習近平打貪打了近10年,如華融前董事長賴小民還是有機會受賄近18億人民幣(2.9億美元)。

霍伊說:「習近平治理下,還是有人貪腐。一黨獨大制固有的本質就是貪腐,因為在體制內無法問責。所以,這些貪腐問題一再發生。」

霍伊說,他認為是華融的虧損問題催生了這次的審查。可是,不管是恒大還是華融,中國整體的債務問題是長期結構所導致的,拿金融圈個別人士開刀無濟於事。

以恒大為例,民間房屋買氣熱絡下,地方政府不斷高價出售土地,建商也瘋狂買地、借錢蓋房,並推高房價,以拉抬公司業績,直到出現泡沫。霍伊說:「這就是中國的商業模式,不計代價的增長,而且是靠舉債打造出的成長,這才是問題所在。」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客座教授許成鋼也說,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比美國小,但房地產總市值超過歐、美、日的總和,這就是很嚴重的泡沫。據恒大前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估算,中國住房市場於2020年的總值達近63億美元,是美國的兩倍。

中國房市嚴重泡沫化

許成鋼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房市虛胖,泡沫遲早是要破的,現在中國政府使用了各種措施讓市場不能交易,或是漲跌幅限制來挺住房價,以維持房市健康的假象。

許成鋼說:「中國的房地產實際上是面對了非常巨大的壓力,如果它是一個正常運行的房地產市場的話,你會看到的現象就是房地產會垮掉的,但是之所以你沒有看到,原因就是它不允許交易。它實際上沒有交易,當沒有交易的時候,沒有買、沒有賣。那麼價錢就挺在那地方。」

許成鋼認為,只要房價走跌,不管是辦了按揭的屋主,還是土地抵押借貸的建商,就會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甚至面臨破產清算。而且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只要一崩盤,「整體經濟就會全面垮了」。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的估算顯示,中國地產開發商總計背負著5兆美元的龐大債務。

許成鋼還說,中國房地產的債務問題不是一、兩家銀行不當放貸所滋生,是結構性問題,而且中國最大宗的債務是地方政府欠下的,於2015年總額就已經高達45兆人民幣,部分地方政府若不能繼續借錢,就還不出本金、甚至利息,這是中國政府未來要面對的最大危機。

許成鋼解釋,90年代末,地方政府接受香港商人的建議,出售國有土地來解決其財政問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才因此興起,也一度助長了中國經濟的成長。

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堪慮

但除了賣地,地方政府還拿國有土地去抵押借貸,以增加公部門的投資來帶動經濟的增長。

許成鋼說:「靠他們(地方政府)這麼多年拼命地借了錢才使得這個經濟看上去有了增長,但是呢?這個經濟的增長是由債台高築、高的槓桿率帶來的。(中國)就是一面維持經濟增長,一面每年在抬高槓桿率。抬高槓桿率就是增加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增加風險。所以,一面在維持增長速度,一面在增加經濟面對的風險,那麼這個就是長期積累出來的情形。」

他說,全中國三級政府總計有上萬個融資平台,依仗著中央不會任其破產垮台,也就是經濟學上所謂的「軟預算約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因此無節制地舉債,直至今日債台高築,資不抵債。

軟預算約束指的是當一個經濟體遇到財務上的困境時,借助外部組織的求助得以繼續生存這樣一種經濟現象。

許成鋼說,中國的經濟成長都是靠債堆出來的,因此並不健全。90年代末,中共曾一度執行經濟改革,解決「軟預算約束」的軟肋,而且當年受惠於私有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加入WTO後所引進的大量外資外企,才讓當時的經濟危機緩過來。

中國經濟走跌在即?

可是,他說,這一次的債務危機,中國雖已透過對金融體系的全面管控和軟預算的操控來暫時壓下危機,但他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前景看法非常不樂觀。

許成鋼說,中國的家戶收入少是內需不振的主因,也是中國經濟只能靠出口和政府投資來支撐的結果。但在債台高築的體質下,出口等其他增長動力都已出現疲態的前提下,中國經濟開始走跌的前景幾乎無法避免。

許成鋼說:「今後的國際貿易會越來越小,然後,國內它又(對)民營的部門用各種各樣的壓縮,再加上內需不足給它帶來經濟增長沒有動力,所以幾個東西合在一起,它的經濟增長已經出現了嚴重困難。」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掉至50榮枯線以下,僅有49.6,顯示製造業開始衰退,引發外界揣測,中國經濟很可能即將經歷30年以來首度的衰退。投資銀行高盛也已將其對中國第三季GDP的預測調降到0。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張軼凡認為,中國債務問題可能尚未達危險的紅線。

張軼凡告訴美國之音:「國際上的一般是GDP的120%,超過120%的話,就是危險、紅線了。中國現在隱形債務是多少,很難算得到。On the paper(帳面上),中國並不算很高。」

不過,張軼凡也說,來自國企、地方政府、甚至養老基金的資金缺口都可能衍生帳面下的隱藏債務,未來都需要中央政府來兜。據高盛9月底發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總額已由2013年的16兆元人民幣增至去年底的53兆元人民幣,相當於GDP的5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