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的推與拉:全球追稅與資金匯回成最大阻力 二代不接班也是困擾

2018-02-22 07:30

? 人氣

台商是否回流,回流大抵取決於對岸的推力,與台灣的吸力。(資料照,新華社)

台商是否回流,回流大抵取決於對岸的推力,與台灣的吸力。(資料照,新華社)

近年來,政府鼓勵台商回流,鮭魚返鄉,回流大抵取決於對岸的推力,與台灣的吸力。經了解,部分台商在對岸確實面臨人事、土地成本上漲,查稅、查環保污染密度加高等不確定風險,再加上第一代赴陸台商部分將屆退休想回台養老,二代卻未必願意承接父母事業,讓許多台商不免叫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商之中有人認為,基於中國大陸依舊是最大市場,待在那依舊是明智的選擇,也有台商直言,即便回台,雖政府在包括高雄與桃園都有台商園區供投資,但與大陸條件相較,看不到特別吸引人的誘因,部分傳統鞋業製造商南向,但南向政策也讓台商認為市場終究未有中國大陸來得大。

2017年台商秋節座談會上,與會的台商多達200位,但關鍵地區的北京、上海、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缺席,也有多個台商會,以「前會長」身份取代「現任」出席,有台商就私下透露,敏感場合,大家不太願意參加。座談會進行中,還不時有人接獲來自中國大陸方面的關心,怎麼會出席民進黨執政下的海基會活動。雖然,在兩岸「冷和」的敏感時刻,大陸台商面對媒體的詢問都異常低調,但實則許多台商心中卻有很多擔憂跟想法,不斷透過管道促請台灣官方,推動兩岸服貿協議、恢復兩會制度化交流協商、協助台商轉型升級、台商退場機制等等。

台商第一代在陸30年深耕,多已面臨即將退休的年紀,若二代不願接班,自己又無意在陸養老,則就必須謹慎地考慮退場回台機制。台商回台的第一步,就是賺了大把錢,該怎麼匯回的議題。

早年偷帶資金又未報備 台商返台首先顧慮會被課稅 

「台商就必須證明,匯回的錢是屬於資本非利得,然而,要證明是資本並不容易」

早年,台商赴陸時,部分人的第一桶金是通過投審會報備登記,正規管道匯過去的,現要匯回台灣時,就只會針對「利得」課稅,資本不會被課稅,然而,早年有許多台商的資金是偷偷帶過去的,政府雖辦過3次補報備,但仍沒有補報,此時,在對岸查資金越趨嚴格的情況下,台商就必須證明,匯回的錢是屬於資本非利得,然而,要證明是資本並不容易,而沒法證明的結果,將造成被課以高額利得稅,從對岸出境,先被課10%的稅,進到台灣又要課企業所得稅,或個人綜合所得稅,部分台商覺得課完稅剩下沒多少了,辛苦錢沒了,影響資金匯回台灣的意願。

山東省青州市一家製造企業的工人在車間組裝發動機。(新華社)
資金移回台灣恐遭課稅,也成為台商回台灣的隱憂。(資料照,新華社)

對此,台灣方面希望修法,希望獎勵投資或擴增投資抵減的項目範圍,將過去曾經鼓勵投資的項目,再次拿出來解釋,將範圍再擴大,讓參與的人變多,能有多點租稅優惠,吸引回流。

一聲令下就要全面停工 中國環保態度也成推力

雖說課稅阻台商回流,但大陸也因近期的污染排查全面趨嚴,構成台商的推力,日前台商群聚的崑山,在一次的排污令後,河川水質污染超標,沿河工廠全數遭停工,讓一些已經購買環保設備的台商叫苦,即便官員有交情也沒用,一體適用在國企、民企、外企,沒得商量。

除此之外,購買環保設備讓台商成本劇增。尤其是小企業,更顯辛苦,資金不夠,投入的環保設備卻可能跟大廠是一樣的,環保成本占比更高,沒有大企業能財力,買環保設備與不買,常常就代表了留下來繼續打拼或打包回台的大抉擇。

河北企業一家家居企業電商中心備戰「雙十一」(新華社)
大陸近期污染排查全面趨嚴,也構成台商的推力。(資料照,新華社)

發生在2015年的崑山中榮金屬起火事件,就是因環保粉塵設備沒有更新,發生爆炸,屬於安全生產設施或生產條件不符規定造成,事件後,引起崑山市長、市委書記高度重視,台商廠長、總經理等也遭抓,中國的刑事審判與台灣有很大的差異,對台商來說,也是一大風險。

市場較大、通路物流已深耕 台商返鄉意願仍低

在推力與拉力間,記者訪問一位在東莞長達10年以上的台商,這名不願具名的台商從事生物科技相關,他表示,近期沒有回流台灣的打算,大陸的市場大,隨便賣都比台灣的銷售量大,加以所做需與在地農業結合,通路物流也已深耕,供應鏈與市場都完善,更沒有打算的離開。

他說,大陸人才素質漸高,就連早年觀念說要將關鍵技術掌握在台灣人手上,他也開始為了研發新產品,將技術移到大陸的海歸人才手中。不過,他也不諱言,對未來退休的前景有擔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未必願意接他的事業,到時回台會擔心資金匯回的問題,及陸方的全球化追稅行動。

昆山製造業台企加快轉型,機械手操作筆記型電腦外殼點膠製成工序(新華社)
即便說要將關鍵技術掌握在台灣人手上,台商為了研發新產品,也開始將技術移到大陸的海歸人才手中。(資料照,新華社)

對於身旁台商的近期動向,他說,東莞台商協會是陸最大的台商協會,國台辦主任王毅稱「天下第一台協」,就他所知,光是參與協會的企業家數,從早年的5000多家,到現降為2000多家,若含台商家眷、幹部等,至少有數十萬台人在東莞,至於離開的台商,部份南向到東南亞開廠做鞋子,回台的則多半是因退休,少聽聞回台投資的。

祭出利多搶台商二代 先送最高20萬人民幣,低息貸款還有500萬 

此外他也表示,老一輩的台商在陸只要不碰政治,沒有受到兩岸關係不佳的影響,該有的都有。倒是中國大陸近期將主力放在吸引台灣青年,東莞有一國家級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台青在陸創業項目審核通過,先贈5-20萬人民幣,生根有成再低息貸款500萬,政府還補利息給你,現已有50多個台灣青年團在園區內,鎖定生物科技、文創、高科技AI等產業,讓台商二代也有地方發展前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