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兩岸水果大戰的另類觀察─被害妄想偏執或刻意升高衝突?

2021-10-18 07:10

? 人氣

但是在我看來,若中共也是因為兩岸衝突而出手報復,那麼早在蔡英文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定調,徹底封死兩岸和平之路後,就應該立刻出手,而不是拖到今年才分兩次出手,不但違反了「立即獎懲」的基本處理原則,更因為在兩岸大致平靜的時段出手而難免衍生「無端生事」的質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不具關鍵性的疑點我就不討論了。例如,禁令宣布的時間就經常被拿來做文章,3月份的禁令在鳳梨盛產期宣布,被批評為「刻意讓農民血本無歸」,9月份在釋迦出口淡季宣布,又被批評為「刻意讓台灣人不能安心過中秋」。又如,台灣這頭反應之快、規格之高,都不合情理,但顯然可以找到「關心農民生計」這類具有高度正當性的理由。

買賣關係衍生的疑點

我只用買賣關係的邏輯提出幾點質疑,這種稱為「類比(analogy)」的邏輯思考方式,讓我們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類似事物,來和自己感到陌生的事物比較,從而不致於因為不懂而束手無策,更不會因而喪失主見而人云亦云。

首先,除非雙方已經簽訂長約,否則在買方認定產品有瑕疵之後,是否要繼續和賣方交易,絕對是由買方自行決定。因此,WTO的SPS只是訂出一般性原則,讓各國配合國情自行制訂相關檢疫規定,病蟲害處理方式包括暫時禁止輸入、以化學藥劑處理,或用高溫、低溫殺死等,但是並沒有強制要求各國必定要採取哪一種措施。

換言之,陳吉仲所言的「按例是用燻蒸法處理」,只是幾種可能的處理方式之一,非但不具強制性,而且根據國台辦所言,過去對於這類病蟲害基本上都是焚毀或退運。因此,除非我們確定對岸過去對於水果病蟲害都是用燻蒸法處理,而且燻蒸法的成本已經反映在出口價格上,否則我們就不能無憑無據的宣稱對岸「違反貿易慣例」,要求對岸採用燻蒸法處理出現病蟲害的水果(這裡不討論燻蒸法對水果品質和售價可能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陳吉仲透過媒體公布兩岸交涉過程──109年對岸發出20件釋迦檢疫不合格的通知,經農委會提出改善方案並告知對岸後,今年6月以前對岸又發出13件不合格通知,農委會則是到了9月上旬才提出改善對策並告知對岸,最後才出現9月中下旬的禁令。

看了這個過程,還有人覺得對岸是故意找麻煩嗎?將心比心,你發現商品有瑕疵而告知店家,連續累犯20次之後才收到有關改善對策的通知,然後又累犯13次,才收到同樣空口無憑的改善對策通知。你會怎麼想?你又會怎麼做?

這個過程也說明了為何業界對於禁運早有預期,而農民也早已聽到風聲。但除非我們和對岸已經簽訂協議,雙方同意在出現病蟲害之際,必須經由協商談判來決定後續處理方式,否則就同樣不能指責對岸「違反貿易慣例」。然而,陳吉仲始終沒有拿出這類協議來說事,間接的證明了兩岸之間並不存在這類的協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