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兩岸水果大戰的另類觀察─被害妄想偏執或刻意升高衝突?

2021-10-18 07:10

? 人氣

中國宣布暫停台灣水果釋迦、蓮霧輸入。圖為台灣釋迦與蓮霧。(資料照,柯承惠攝)

中國宣布暫停台灣水果釋迦、蓮霧輸入。圖為台灣釋迦與蓮霧。(資料照,柯承惠攝)

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會認為,「政治上把對岸當敵人,經濟上把對岸當財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推敲出好幾個可能的原因,包括一廂情願的自利思考(wishful thinking)和權力的傲慢(arrogance of power)。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用自利思考解釋台灣詭異的對中關係──政治敵對但經濟相依 (參閱風傳媒...葉日武觀點:務實的台灣人,什麼時候學會一廂情願的利己思考的?),然後間接的用權力的傲慢解釋台灣人對於大陸民眾的鄙視 (參閱風傳媒...葉日武觀點:我們是天龍人,對岸是賤民?或者只是「仇人眼裡出東施」?),本文則以兩岸水果大戰為標的,推敲另外兩個可能的原因。

非無腦之徒的自覺

繼3月份的鳳梨之後,台灣的釋迦和蓮霧也在9月份被中共暫時禁止進口,隨後就引發藍綠政治人物、媒體、和名嘴的集體自嗨式嘴砲轟炸,一面倒的將之視為中共對蔡英文政府的報復,似乎不罵上一嘴就顯不出自己的愛台立場。

這其中,真正的學者專家勘稱噤若寒蟬,只有少數非專業人士提出異議,例如前工商建研會理事長吳思鍾建議應該先追查真相,而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則指出,對照紐西蘭6月禁止台灣芒果和荔枝入境,農委會未免「雙標太明顯」。

然而,「追查真相」的呼籲沒能激起一點水花,「雙標」的質疑則直接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斥為「無知」。這是想當然耳──總統都已經出面定調了,怎麼可能輕易改變立場,而且以「非專業」的身分提出異議,在植物檢疫這種專業議題上,必定只有被農委會吃得死死的份。

20210927-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7日於立院接受媒體聯訪。(顏麟宇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提出的「雙標」質疑駁斥為「無知」。(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對植物檢疫也是大外行,但我不是無腦之徒,從台灣的第一時間反應就覺得其中有蹊翹,宛如法西斯一言堂的譴責聲浪更讓我心驚。這篇論述將說明我所看到的部分疑點,然後代入學術理論來進一步推敲,而本文標題後半段就是衍生的假說。

兩岸水果大戰

中秋前夕,中共海關總署宣布,暫時禁止台灣蓮霧、釋迦進口,並表示從中檢測到「有害生物」。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我們的總統說話了,行政院長譴責了,農委會自然一馬當先,接下來國民黨也跳下水,至於媒體人和名嘴就不用說了,例如有媒體直接掛上「出奧步」和「粗暴卑劣」等標題。

奇怪的是,按理兩黨在對岸都應該有一些消息管道,但藍綠陣營和派有駐北京記者的中央社,都完全沒有放出「據瞭解…」這類的訊息。更奇怪的是,眾多自詡為「新聞與言論自由捍衛者」的媒體人似乎全部昏了頭,完全沒有人去採訪植物檢疫專家和水果出口商──前者可以指出水果貿易病蟲害常見的處理方式,後者可以說明過去水果出口到對岸時,發現病蟲害之後的確切處理方式。

於是,我們很快的就被一堆義正詞嚴的譴責聲浪淹沒,但從頭到尾沒有人公開宣示說,台灣的水果「絕對沒有病蟲害」,也沒有人指出,對岸在宣布暫時禁止進口之前,是否已經對台灣提供相關訊息。我們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對岸的無理取鬧,例如陳吉仲所言的「違反貿易慣例」和「按例是用燻蒸法處理」等等。

總之,在其後的一星期內,台灣這邊都是政治人物和其他非專業人士在自說自話,對岸有吭氣嗎?還真的有,但少得可憐,而且都是針對農委會宣稱將向世貿組織(WTO)提告一事,包括人民日報所說的「惡人先告狀」,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的「不懂和氣生財...隨他們便」。結局不問可知,民調顯示「激起島內3分之2民眾的反感和不滿」。

隨後,對岸的國台辦在記者會當中公佈了台灣水果病蟲害的照片,並指出台灣方面「多次通報遲未改善」。此舉當然還是引發台灣方面的駁斥,但不論是因為底氣不足還是罵不出新花樣,譴責聲浪明顯弱了很多,基本上可以視為陳吉仲的「獨角戲」,包括宣稱自己從來沒有收到病蟲害的照片,已在9月份回覆台灣的改善措施,繼續譴責對岸「破壞貿易慣例」,以及要求對岸與台灣展開技術性諮商等等。

到了10月初,陳吉仲表示,過了9月底還沒有獲得回覆,將直接向WTO提告,預定將在11月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PS)例會討論。這將是台灣農產品狀告WTO的首例,BBC中文新聞的分析指出,台灣可能是仿效澳洲,以申訴做為談判籌碼,向北京施加談判壓力,但成敗仍是個大問號。

想當然耳形同莫須有

頭腦清醒的台灣人當然不會只有我一個,前述的「追求真相」呼籲和「雙標」質疑就是證明,但最強烈的理性批判則來自於一家媒體的社論。雖然那篇社論的討論方向有別於本文,但確實點到了本文第一段所提示的關鍵事項:既要抗中紅利又要對岸讓利──但全世界哪有這等好康的事!(參閱風傳媒...風評:從鳳梨到釋迦蓮霧,陳吉仲用嘴巴超前部署)

我不否認對岸確實有可能是在政治報復,但提出這個觀點之前必須找出證據,不能想當然耳,否則就是蠻橫無理的扣上「莫須有」的罪名──雖然我知道許多台灣人都支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馬基維利思維,而莫須有之罪,例如抹黃、抹黑、抹紅等等,正是台灣政治鬥爭當中最廉價而且最有效的惡毒手法。

上述社論的證據來自於邏輯思考當中的「例證(exemplification)」,也就是拿類似的範例當參考──中共與菲律賓因黃岩島糾紛引爆南海主權爭議後,就以「介殻蟲」為由對菲律賓的香蕉、鳳梨下達禁令,因此中秋前夕對台灣水果的禁止輸入應該是依樣畫葫蘆。

但是在我看來,若中共也是因為兩岸衝突而出手報復,那麼早在蔡英文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定調,徹底封死兩岸和平之路後,就應該立刻出手,而不是拖到今年才分兩次出手,不但違反了「立即獎懲」的基本處理原則,更因為在兩岸大致平靜的時段出手而難免衍生「無端生事」的質疑。

許多不具關鍵性的疑點我就不討論了。例如,禁令宣布的時間就經常被拿來做文章,3月份的禁令在鳳梨盛產期宣布,被批評為「刻意讓農民血本無歸」,9月份在釋迦出口淡季宣布,又被批評為「刻意讓台灣人不能安心過中秋」。又如,台灣這頭反應之快、規格之高,都不合情理,但顯然可以找到「關心農民生計」這類具有高度正當性的理由。

買賣關係衍生的疑點

我只用買賣關係的邏輯提出幾點質疑,這種稱為「類比(analogy)」的邏輯思考方式,讓我們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類似事物,來和自己感到陌生的事物比較,從而不致於因為不懂而束手無策,更不會因而喪失主見而人云亦云。

首先,除非雙方已經簽訂長約,否則在買方認定產品有瑕疵之後,是否要繼續和賣方交易,絕對是由買方自行決定。因此,WTO的SPS只是訂出一般性原則,讓各國配合國情自行制訂相關檢疫規定,病蟲害處理方式包括暫時禁止輸入、以化學藥劑處理,或用高溫、低溫殺死等,但是並沒有強制要求各國必定要採取哪一種措施。

換言之,陳吉仲所言的「按例是用燻蒸法處理」,只是幾種可能的處理方式之一,非但不具強制性,而且根據國台辦所言,過去對於這類病蟲害基本上都是焚毀或退運。因此,除非我們確定對岸過去對於水果病蟲害都是用燻蒸法處理,而且燻蒸法的成本已經反映在出口價格上,否則我們就不能無憑無據的宣稱對岸「違反貿易慣例」,要求對岸採用燻蒸法處理出現病蟲害的水果(這裡不討論燻蒸法對水果品質和售價可能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陳吉仲透過媒體公布兩岸交涉過程──109年對岸發出20件釋迦檢疫不合格的通知,經農委會提出改善方案並告知對岸後,今年6月以前對岸又發出13件不合格通知,農委會則是到了9月上旬才提出改善對策並告知對岸,最後才出現9月中下旬的禁令。

看了這個過程,還有人覺得對岸是故意找麻煩嗎?將心比心,你發現商品有瑕疵而告知店家,連續累犯20次之後才收到有關改善對策的通知,然後又累犯13次,才收到同樣空口無憑的改善對策通知。你會怎麼想?你又會怎麼做?

這個過程也說明了為何業界對於禁運早有預期,而農民也早已聽到風聲。但除非我們和對岸已經簽訂協議,雙方同意在出現病蟲害之際,必須經由協商談判來決定後續處理方式,否則就同樣不能指責對岸「違反貿易慣例」。然而,陳吉仲始終沒有拿出這類協議來說事,間接的證明了兩岸之間並不存在這類的協議。

另外,在台灣那聲勢驚人的譴責聲浪當中,藍綠都提出對於「科學證據」的要求。這個要求看似合情合理,但本質上和法官要求交出「呈堂證供」一樣,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蠻橫要求。將心比心,你並沒有要求賠償,只是認為商品有瑕疵,因此不願意再購買,結果店家卻宣稱你必須提供「科學證據」才能夠不買,這是哪門子的商業邏輯?

換言之,在正常情況下,商品是否有瑕疵完全由買方認定,只有在要求賠償時,才能夠要求買方提供科學證據,甚至必須請第三者進行公證或仲裁。WTO就是扮演貿易爭議仲裁機構的角色,我們應該是用中共禁令損害台灣的利益為由,屆時雙方都會提供證據,但我們憑什麼主張沒有我們認可的科學證據,對岸就不能暫時禁止商品進口?

實際上,是否提供證據只是禮貌問題,除非雙方有協議在先,否則就不能主張進口國既有法規不適用,沒有提示出口國認可的證據就不得暫時禁止進口──這種禁令是和加工殺蟲並列的自主選項,我們等於是蠻橫無理的企圖干預對岸的內政,剝奪其水果檢疫的自主權。畢竟,買賣雙方都只是有利害關係牽扯的當事人,不是公證人,更不是法官,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讓對方「球員兼裁判」(當然,被迫委曲求全時例外)!

真的是惡人先告狀?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陳吉仲在其臉書當中指出,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輸入檢疫條件應雙邊諮商議定」,這個主張看似合理,但其實只是欺負民眾不知道「雙邊」和「多邊」貿易的差別,實際上等於是要求對岸的檢疫條件採取「一國多制」,涉嫌違反WTO所訂的「不歧視原則」,可能導致對岸必須對其他國家全部給予讓步。

況且,台灣水果外銷對岸源自於馬英九政府時代敲定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已經是優於WTO的「最惠國待遇」,我們還要求獲得更好的條件,豈不是閩南語當中的「呷郎夠夠」!

附帶一提,對岸的商品檢驗標準其實並不嚴苛。在今年3月的鳳梨禁運風波中,有媒體揭露了我們的鳳梨第一出口大國從日本變成對岸的內幕:日本要求較高,外觀、果粒大小、用藥安全都要符合標準,考驗台灣鳳梨栽培技術,而鳳梨運到對岸,概念等同於南部鳳梨運到北部,沒有太多後端技術問題。換言之,包括檢疫在內,對果農而言對岸都輕鬆多了。都已經這麼寬鬆了,我們還要求對岸再讓一步,這是什麼道理?

實際上,台灣也對許多國家的水果暫時禁止進口。在平均大約每兩個月修訂一次的《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檢疫規定》中,洋洋灑灑的納入將近300頁的資料。我敢擔保,農委會絕對不會像陳吉仲對中共要求的那樣,在多次發現病蟲害並證明改善措施無效後,還會和出口國坐下來談,希望藉由「我方的讓步」來維持既有的貿易關係──這樣會讓農委會的相關主事人員累死,萬一東窗事發的話則會被民眾罵死!

當然,有原則就有例外,常見的例外有兩種。其一是檢出獨特的病蟲害,不適用於進口國既有的處理方式,因此可能經由協商溝通,針對該國的該種水果制訂出專屬的檢疫辦法。其二則是雙方地位不對等,出口國予取予求,進口國卑躬屈膝,於是針對出口國的水果制訂比較寬鬆的檢疫規定。

如果用談判理論來解釋的話,陳吉仲所言的和紐西蘭繼續協商,期待的應該是第一種例外,因此必須和顏悅色,而和對岸的協商則應該是劍指第二種例外,因此必須展現強硬的態度。

總之,我們不可能保證不會再犯,卻要求對岸採取對台灣最有利的措施。如果看完上述的討論,你還是認為陳吉仲言之有理,對岸應該跟我們協商檢疫條件並做出讓步,那麼我還真的無話可說。

但是在我看來,這似乎是自我中心主義的具體呈現,用人際關係來比喻就是「王子公主病」,認為別人都應該想方設法討好你,順著你的心願,優先照顧你的利益。

這也正是本文開場時所說的權力的傲慢──認為對岸依賴台灣來獲得經貿發展,甚至也必須依賴台灣的「不獨」來確保其政權,因此為了維繫雙方關係,對岸必須也必定會在經貿利益上做出讓步!

我不相信從蔡英文總統到那3分之2憤怒不滿的民眾,都做出對岸必須依賴台灣的荒謬結論,而且我們都很清楚水果禁運會讓農民受害,一廂情願的自利思考在這個議題上也講不通 (硬是要這樣解釋的話,就變成「強迫農民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的法西斯社會了),因此有必要推敲其他可能的原因。

有特定對象的被害妄想偏執

我首先想到的是精神醫學上的被害妄想症(Persecutory delusions disorder),因為這幾十年來不斷重複看到大致相同的模式:逢中必反,任何與對岸有關的事務,都朝著中共可能會藉此傷害台灣的方向思考。

例如,討論兩岸三通時,立刻就出現「飛機艙門打開,解放軍衝下來」,和「貨輪艙門打開,解放軍坦克開出來」等荒唐無稽的質疑。雖然很明顯的只是「逢中必呆」,但有識之士還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向民眾解釋其中的荒謬。

又如,在馬英九政府強推ECFA之際,反對聲浪甚囂塵上,雖然在商品協議上闖關成功,但是在服務業協議上遭到太陽花運動狙擊,提案止步於立法院,而當時最主要的反對理由不外乎中共可能藉此滲透台灣。

同理,水果遭對岸暫時禁止輸入,正常的反應是按照既定行政流程處理,但我們的直覺反應卻是朝著中共迫害台灣來思考,而且信心十足的認為對方是在藉故生事,用水果病蟲害掩飾其報復蔡英文政府的政治企圖。

這當然不是精神醫學上的被害妄想症。醫學上的被害妄想症通常沒有特定對象,把全天下的人都當成潛在的迫害來源,而且患者往往處於恐懼狀態,而我們並沒有這些徵狀。甚至,被害妄想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缺乏安全感,也完全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身上──今年共機已侵入我們的西南防空識別區600多架次,但民眾的反應可以用「點塵不驚」來形容。

然而,包括水果大戰在內,我們動輒宣稱中共刻意迫害我們,無憑無據的就做出結論,將對岸扣上莫須有的罪名,若有人出面辯護還會被打成「中共同路人」。這是何解?這是被害妄想症常見的癥狀:不理性且很快下結論。

再者,對偏執狂(Paranoia)的研究也顯示,被害妄想正是偏執狂最明顯的特徵之一,而且經常有特定對象,例如政府、上司、或同事等。在此同時,偏執狂雖然也有擔心焦慮的症狀,但通常都可以正常生活,甚至可以自行研擬對策,不致於出現極度恐慌。這些都符合我們對中共的反應。

因此,我合理懷疑,我們當中有許多人表現出對中共的被害妄想偏執狂,而這種偏執不難解釋:由於中共想要兩岸統一,此舉違反我們的意願,因此我們把中共當成仇人,進而理所當然的認為中共也把我們當成仇人。而且,我們還因為仇視而鄙視,認為中共是無信無義的小人,於是在已知「小人報仇,一天到晚」之下,認為只有無時無刻不小心防範,才能夠讓我們免於中共的迫害。

這只是我的推敲,需要有適當的實驗才可能確認是否正確,現階段我能夠提出的證據很簡單而直觀──我在網路上經常看到,我的許多親友也偶爾會對我說,中共無時無刻不想武力征服台灣,即使血洗台灣也在所不惜。

這當然是被害妄想的偏執。台灣真的有這麼重要嗎?重要到從毛澤東、鄧小平、到席近平,都日思夜想的想要把台灣納入中共的實質版圖,把鞏固政權、建立並狀大中國式社會主義、和推動一帶一路這些大事拋諸腦後?我只能取笑說,這應該是被美利堅天朝傳染的自大狂吧!

從解決問題到升高兩岸衝突

然而,上述的受害妄想偏執只適用於政經知識與資訊相對貧乏的一般民眾,我不相信那些智商都在前10%,而且熟悉政壇套路的政客、御用學者、名嘴、和媒體人,全部都陷入受害妄想偏執當中。

事實上,從經貿與檢疫學者專家在水果大戰中缺席,我就在這個違反常理的現象中嗅出濃濃的政治味──大家心裡有數,這純粹是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政治事件,媒體人知道沒有必要去找學者專家,而學者專家也知道說三道四的結果只會是粉身碎骨!

顯然,光是在島內破口大罵,既不能把中共罵到垮台,也不能迫使中共讓步而解決農民的問題。況且,按照陳吉仲所言,我們所希望的是坐上談判桌,進而在水果檢疫上獲得中共的讓步。那麼,全力譴責辱罵中共,究竟所為何來?難不成我們認為譴責辱罵是效果最佳的談判技巧?

於是在我看來,水果大戰並不是在「為農民討公道」,更不是「解決農民的問題」,純粹只是一場政治秀,高調的辣台派和被害妄想的民眾都會全力支持的政治秀,最終目的是藉由把事務性衝突引導成政治衝突,來獲得衝突升高所衍生的政治利益。

簡單的說,以水果大戰為例,對岸主張已經依法處理,但我們認為應該先談後辦,這只是最輕微而常見的「意見不合」衝突,但我們開始侮辱譴責對岸時,就把衝突升高到「指責對方」的層次,再拿出3月的鳳梨來說事,又進一步提升到「問題擴大」的層次。接下來,若雙方認定談判前提不存在,那麼就進入「中止對話」的層次,其後還有「視若仇敵」和「老死不相往來」等等,而最後階段則是「一起下地獄」,在自認可以承擔損失下不擇手段的摧毀對方。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採納吳思鍾的「追查真相」呼籲,水果檢疫應該會停留在最輕微的「意見不合」衝突,但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譴責對岸,立刻就把衝突升高到「問題擴大」的層次,而訴諸WTO則已經是再度升高到「中止對話」的層次了。

事實上,兩岸冰封的現況,加上台灣將中共視為死仇大敵的事實,表示兩岸在政治層面的衝突已經走到瀕臨「一起下地獄」的階段。而水果大戰則顯示出,我們在事務性議題上也努力走上這條路,而且已經獲得3分之2選民的支持。

這點對於政治上的統派,以及生活場域涵蓋兩岸的民眾當然不是好消息,因為台灣獨立大勢已成,而發生在對岸的事務性問題將永遠失去台灣政府的協助。但相反的,對那些早就認為兩岸應該「老死不相往來」的獨派而言,這當然是天大的好消息。

我意外的是,在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民調結果之後,其董事長游盈隆居然會點出可能的真相──兩岸關係緊張有助於拉抬總統聲望,這已是不變的政治方程式。我祝福游盈隆,希望他平安無事,因為他把綠營最重要的民意操弄技巧公諸於世…雖然這個技巧並不是秘密,但綠營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

20210427-台灣民意基金會舉行「國際形勢、兩岸關係與台灣政局」四月全國性民調發表會,圖為游盈隆教授發言。(蔡親傑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點出可能的真相──兩岸關係緊張有助於拉抬總統聲望,這已是不變的政治方程式。(資料照,蔡親傑攝)

多元民主變成法西斯一言堂?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被視為統派的國民黨,在水果大戰中也加入了譴責對岸的行列,而且還由黨部和新任主席朱立倫分別發聲。我不知道內幕,主觀判定藍營已經被裹脅,因為主流民意顯示,只要不是對中共展現出強硬的態度,就是不愛台灣,無法抗中保台,只會讓台灣民眾遭受損失。這是辣台派多年來的基本論調,也是表彰全民團結的法西斯一言堂,但國民黨顯然不想淪為小黨,於是被迫向主流民意靠攏,踏出嘗試轉型的第一步。

對於法西斯,經歷過兩蔣時代的民眾基本上無所謂,八年級及以後的世代則很可能不知道法西斯為何物。但不論屬於哪個族群,台灣民眾的心態似乎都很簡單:只要能夠抗中保台,法西斯又何妨?

我憂心忡忡,但正如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憂心於持續多年且毫無轉向徵兆的「民主倒退」,基本上都是狗吠火車,不論是自由之家的新聞稿或我的讀者投書,都注定最多只能成為「一日新聞」甚或「獨家一日新聞」!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