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VS.簡靜惠:既是文化人更是編輯人─讓閱讀成為一生的志業

2021-10-30 05:40

? 人氣

洪建全基金會當時出版了許多企業管理的書籍,導入國外的管理新知,也整理了本土的觀念知識,又能透過文經學苑提醒臺灣企業,當經營來到一個地步,必須追求更抽象、更高的價值。簡董事長總能切合時代的需求,提出創新的作法與呼籲,讓我有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靜惠:詹先生不愧是趨勢專家,也是深刻的文化人。要讓人文、文化與企業經營整合確實是一個艱難的議題,我先生洪敏隆跟陳怡安老師討論後,就曾在30多年前提出了「雲與石」的架構,雲是人文,石是企業,兩者要能結合,企業才能永續。我兒洪裕鈞前一陣子讀了他爸爸的文章,對我說:「原來爸爸經營企業的理念,跟我一樣,文化會帶領產業的發展。」我很感動,這是一種傳承。他們父子有著共通點都認為:文化應該引導企業。

我還是想就文化面,多請教詹先生,我只能算是閱讀的行政推動者,您是一個引渡者,推動閱讀的方式很特別,可能每個讀者要去的碼頭不太一樣,您透過旅行、企管、數位、文化與小說等不同議題,帶領讀者進行深度思考。我想請問您怎麼去看待這個時代,閱讀推廣可能有新的想像與做法嗎?

詹宏志:當代不只在臺灣,全世界都面對閱讀與藝術推廣的艱難情境。當代社會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過去曾經是相當集中的。小時候很多大師演講不但聽眾多,媒體也重視,例如:胡適之在臺大體育館演講,三萬人;錢穆先生在中央日報演講,報紙以顯著版面報導,演講到最後一場,禮堂倒塌,錢穆先生受了傷,住院住了好久,也是一件大事。那個時代,社會上的事件不多,文化事件也可以有相當大的凝聚力。記得兒時鄧昌國指揮交響樂團的演出,我在鄉下打開收音機聽實況轉播,我們沒有機會接觸到古典音樂,這是唯一吸收養分的管道。

現在文化推廣最大的困難是,我們面對一個眼球分散的社會,好處是社會上發生多元的事件;難處是你想要推薦一個價值,想要推動一個理念,想要敘述一個故事,想要講述一個概念,想在眾多訊息當中佔一點點位置都很困難。所以,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很容易挫折,發現經常做很多努力,最後都沒有超過朋友圈與同溫層。現實上,同溫層中層跟層之間,群跟群之間,看似有許多溝通工具,但隔閡比過去都大,也造成溝通障礙。

談到推廣閱讀,我認為閱讀只是一個手段,企圖讓讀者接近知識或者接近創作本身,其中必然隱藏著評價,就是說,推廣者花力氣引介與評論不同的書籍,都想把書的好處說出來,擠進讀者閱讀的排序的前端,因此涉及了價值跟態度的競爭跟交流。如果從這角度看,現在是歷史上最難的時刻,每個推廣者看似都有強大的網路行銷工具,每一個工具看來都可以同一個時間觸及全世界每個角落,可是想要突破朋友圈往往都很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