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統獨對立的歷史根源

2021-10-17 07:20

? 人氣

然而蔣渭水與毛澤東的最大差異,在於他沒有軍隊,還有與他共同退出文化協會,一起組織台灣民眾黨的大老們通通都是地主仕紳。換言之,以林獻堂、蔡培火為代表的台灣民眾黨黨內同志們,不只一點都不「左」,而且還一個比一個的右。他們只是想在日本天皇允許的範圍內,推廣台灣議會設置運動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可不敢公然與日本帝國為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獻堂(圖/維基百科)
林獻堂等只是想在日本天皇允許的範圍內,推廣台灣議會設置運動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可不敢公然與日本帝國為敵。(取自維基百科)

更何況包括台灣農民組合在內的工農運動,要革的可不只是台灣總督的命而已,還要把這些地主仕紳一網打盡。蔣渭水可能不會變成第二個毛澤東,卻可能成為第二個連溫卿,於是林獻堂等人又宣布脫離台灣民眾黨,另外成立以推動體制內改革為目標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緊接著,台灣民眾黨又在台灣總督府一紙《結社禁止命令》下,於1931年2月18日被迫宣告解散。

當時正在主持第4次全體黨員大會的蔣渭水,還有他手下的16名幹部立即遭到警察逮捕,他們雖然都在隔日獲得釋放,但蔣渭水卻就此一蹶不振,於同年8月5日病逝。昭和時代的來臨,代表的是大正民主時代的結束,在連日本人的言行都開始遭到嚴厲管控,台灣人或者朝鮮人發聲的機會更是渺茫。尤其是在蔣渭水去世的一個月後,中國與日本更是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進入戰爭狀態。

雖然日本沒有對中國宣戰,也沒有明確的把中國視為敵人,但是台灣人以祖國稱呼中國的言行,可是隨時會給自己引來麻煩的。比如林獻堂,就因為在1936年訪問上海時以祖國稱呼了中華民國,回到台灣後在台中公園遭到日本浪人賣間善兵衛打巴掌。台灣人就此認知到自己的命運無法由自己改變,只好全面擁抱自己大日本帝國皇民的身分了。

文協一百年的沈思

成立於1921年10月17日的台灣文化協會,雖然最終遭到台灣總督府的無情鎮壓而瓦解,卻仍在台灣歷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這個組織的存在,代表著噍吧哖事件結束後,台灣人對自身國族地位的摸索,希望能夠在精神祖國日本和血緣祖國中國之間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這樣的平衡,在大正民主時代是被允許存在的,不過等進入昭和時代之後就立刻成為軍國主義者討伐的首要目標。

日本戰敗之後,他們雖然擺脫了精神祖國,回歸了血緣祖國的懷抱,卻又因為對共產主義乃至於追求民族大一統的信仰念念不忘,最終成為國民政府打壓的對象。台灣文化協會碩果僅存的元老們,不是如謝雪紅一般逃往大陸,如李友邦一般被槍斃,如蔣碧玉一般被捕下獄,就是如連溫卿一樣接受了中華民國政府的招安,從此台灣失去了左派的聲音。

台灣文化協會的歷史固然是到此結束了,不過台灣文化協會對這片土地的影響卻是直到今天都還沒有散去,尤其台灣的政壇更是如此。是該回歸「祖國」追求統一,還是另立國家追求「獨立」,這個當年蔣渭水與謝雪紅的路線之爭仍是今日台灣政壇朝野對立的焦點所在。雖然蔣渭水講的統一跟謝雪紅講的獨立,或許和今天台灣人認知的統一和獨立已經南轅北轍。

1949年,謝雪紅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言。(取自維基百科)
1949年,謝雪紅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言。(取自維基百科)

不過無論是要統一還是獨立又談何容易?民進黨的法理台獨路線,始終遭到美國反對,又缺乏強大的武裝去與中共抗衡,只能夠退而求其次,在法理上延續中華民國框架的情況下追求實質獨立。至於中國國民黨,則是沒有能力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同樣只能退而求其次的維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政治框架。

與100年前不變的是,無論台灣人多麼努力想改變自身的命運,都沒有辦法以自身之力逆轉時代的潮流。唯一的選擇,似乎是在國際局勢出現重大改變之前努力的把自身做好,才能爭取到最有利台灣人的發展。這是當年台灣文化協會所沒有做到,當今台灣人政治精英與民眾所應該努力去爭取的。而由柯文哲創建的台灣民眾黨,也提醒著我們台灣文化協會摸索台灣人命運的任務尚未中斷。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