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統獨對立的歷史根源

2021-10-17 07:20

? 人氣

台灣獨立的主張,自然是踩到了日本人的政治大忌,於是台灣總督府先發制人,派出專門對付共產主義者的特別高等警察將參加台灣農民組合,還有台灣文化協會等運動的台灣共產黨員一網打盡。謝雪紅在1931年6月26日的落網,標誌著台灣共產黨運動的瓦解,而此時此刻的台灣文化協會領導幹部也都身兼台灣共產黨的領袖,也只能跟著台灣共產黨一起瓦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祖國派與國際派的爭鬥

雖然蔣渭水名義上是「右派」,並且也因為不滿左派對台灣文化協會的掌控而脫離了台灣文化協會,另外組織台灣民眾黨,可實際上他的「右」跟連溫卿的「左」一樣不可靠。原來本身中華意識強烈的蔣渭水,就以「台灣的孫中山」自居,在得知孫中山先生在大陸實施聯俄容共政策後,也開始深受扶助工農的左派思想吸引。

再加上台灣總督府對議會設置打壓不餘遺力,始終不願意把「本島人」視為與「內地人」平等的同胞看待,於是讓他對體制內改革路線大失所望,慢慢走上與殖民當局分道揚鑣的道路。不過與台灣共產黨等左派人士不同,蔣渭水的祖國情節仍然強烈,不主張台灣獨立建國,而是希望台灣最終能重新回到中華民國的懷抱。

這也是為什麼由蔣渭水成立的台灣民眾黨,先後使用的兩面黨旗都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影子的原因,尤其第一面黨旗更是直接採用「上青下紅中央白日」黨的設計。日本殖民政府最害怕的,就是台灣人的祖國意識,看到台灣民眾黨採用與中國國民黨一樣白日搭配12道光芒的設計,自然是給予更激烈的打壓,迫使蔣渭水又設計第二面黨旗。

蔣渭水,字雪谷,台灣宜蘭人。蔣渭水是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重要的領導領袖。(取自維基百科)
蔣渭水的祖國情節強烈,不主張台灣獨立建國,而希望台灣最終能重回中華民國的懷抱。(取自維基百科)

第二面黨旗放棄了白日搭配12道光芒的圖案,卻直接採用更接近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樣式,只是將中間的白日改由3顆白色星星取而代之。3顆星星分別代表「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改廢社會之缺陷」等台灣民眾黨的3大綱領。為了不要給台灣總督府鐵腕鎮壓的藉口,台灣民眾黨沒有台灣回歸祖國的公開主張。

不過整體而言,台灣的抗日鬥爭路線從台灣文化協會爆發左右分裂開始,就成為了祖國派與國際派之間的內部鬥爭。「祖國派」希望在爭取台灣脫離日本之後回歸中國,國際派則主張台灣脫離日本後獨立建國。理論上來講,蔣渭水的路線更偏向大陸的中國國民黨,可實際上蔣渭水已經左傾,和宣佈清黨之後的蔣中正雖然同樣姓蔣,卻早就不再是同路人。

台灣民眾黨的終結

就如同中國共產黨,後來出來了一個本土派領袖毛澤東,把以博古還有王明為代表的國際派通通鬥倒一樣,蔣渭水本身與台灣共產黨的其他領袖一樣都是左派,只是在左的同時他還強調民族認同。換言之,台灣民眾黨和台灣共產黨的路線之爭,我們其實同樣可以視之為中共本土派與國際派路線之爭的濃縮版。蔣渭水走的,其實就是台灣左派領袖的毛澤東路線而已。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