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無業,只是沒有辦公桌!」香港《蘋果日報》停刊後,三個「前港蘋」的流離故事

2021-10-12 19:10

? 人氣

數十家香港媒體中有以《文匯報》和《大公報》為代表的親北京新聞機構,也有以《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和一眾新興網媒等親民主派媒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蘋果日報》以絢爛奪目的美術效果和口語化寫作風格而著名,在創辦之初以追求利潤為導向,融合了政治、文藝、娛樂、馬經等板塊。該報親民主派的立場鮮明,對其認為不公義之事大肆批評,不吝用上最激烈的言辭。比如一些文章在標題上大罵高官,在版面醒目之處登出抗議口號等,因此受到非議,但也獲得「敢言」的美譽。

最近幾年,當中資背景媒體在香港的影響力增加,媒體的公信力普遍下滑,但《蘋果》反而越來越受到民眾信賴。尤其是去年6月底《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重要調查報道平台,包括有線電視的《新聞刺針》和香港電台的《鏗鏘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蘋果》成為民眾監察政府的重要利器。

 

香港《蘋果日報》初創時,其小報風格、大報印刷招致不少非議,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它逐漸被視為言論自由橋頭堡。

「所有的門路都封死了」

《蘋果日報》停刊後前員工蕭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離職三個多月仍沒有找到全職工作,目前依靠一些文字編輯的散活度日。他在《蘋果》工作五年,曾是中國新聞部的採編人員。

「政府機關不能應聘,公營機構不會考慮,連一些傳媒機構都下了『禁令』」,蕭風對BBC中文說。一位朋友本來想介紹他進入一家親北京媒體,但該媒體的主管暗示:暫時不要考慮前《蘋果》員工。

「所有的門路都封死了」,蕭風說。他的不少前同事去了餐廳當服務員,還有一些突然決定移民,離開了這個城市。

與此同時,警方還在對媒體工作人員實施抓捕,並稱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蕭風在腦海中盤點過自己做過的報導,認為都是「一國兩制」下香港應享有的新聞自由,不會觸碰到當局的紅線,但《國安法》下定義模糊的相關罪行依然令他感到恐懼,要求匿名接受訪問。

「好像有把刀懸在頭上,」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舉上頭頂緩緩地畫了個圈,「可能永遠都不會落下,也可能隨時落下」。

但即使在經濟和政治雙重壓力下,蕭風也從沒後悔自己曾在《蘋果日報》工作。

「只要《蘋果》存在一日,我都會在那裏工作一日,」 蕭風說。當許多同事得知機構動蕩而陸續辭職時,他繼續工作直到停刊前最後一天。

「我想見證到最後一刻,讓它最後幾天也能完完整整地出街,讓市民覺得值得買」,蕭風說。他每天收聽香港的廣播,翻看網路報刊,覺得沒有了《蘋果》,香港媒體「只剩下(對當局)不痛不癢的批評」。

蘋果日報

無處安放的夢想

被捲入失業洪流還有28歲的夏家朗, 此前是《蘋果》的攝影記者,在那裏工作了7年,幾乎是一個人最好的青春時光。

如今他沒有全職工作,除了幫一些環保機構、社會企業拍攝照片之外,他還到餐廳、工地打零工,凖備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維修電器和園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