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雙十節》越來越少的中華民國,越來越多的台灣,「光輝十月」的意識形態爭論和身分認同變化

2021-10-10 11:00

? 人氣

專攻台灣政治發展的美國2020富布賴特(Fulbright)訪問學者南樂(Lev Nachman)在接受BBC中文訪問時稱,上述民調顯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例雖然持續升高接近七成,但後者仍不等同支持台灣立即宣佈獨立的做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樂表示,維持現狀,"在很大程度上,這被認為是一種務實的選擇"。

孫中山
Getty Images 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也是國民黨第一任領導人

「著眼未來的台灣人」

台灣知名自由作家、《破土》編輯丘琦欣最近曾撰文,形容台灣社會身分認同出現巨大演變,年輕一代實際已經形成台灣政治「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

歐洲台灣研究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秘書長、英國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資深講師程念慈也指出,年輕一代對台灣有不同的歷史觀,而老一輩的人和堅持不同意見的人還不適應這樣的世代變化。

不過,程念慈認為,對於台灣人身分認同發生改變的問題,或許也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看。

程念慈對BBC中文說,「我們可以不要把台灣人看作一個單一種族構成的群體,不同的社會階級,家庭和族群背景,性別或性向,年齡,都會讓每個人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

她說,在這樣一個所謂的「台灣人」的大範圍之內,每個人對自己的身分認同都深深受到上述的結構因素的影響。

除了「去中國化」,強調本土意識、在地文化之外,台灣近年來也大力推廣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等核心價值,並且接納了許多原籍不同國家的新住民。

程念慈說,(台灣)老一輩的人還沒凖備好新世代的身分認同變化,但未來下一代的身分認同已經不僅只是中國或台灣的問題,更多的族群融合也會讓台灣人的身分認同隨著時代轉變而不斷發生變化。

程念慈表示,與其討論台灣人身分認同現在和過去的差別或變化,不如著眼未來,看看自稱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的台灣人會如何對待這些外來的客人。畢竟,新住民及其下一代都是所謂「台灣人」組成的一部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