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諾貝爾和平獎揭曉!菲律賓與俄羅斯記者摘下桂冠,「捍衛言論自由」獲肯定

2021-10-08 17:04

? 人氣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與蕾莎(Maria Ressa)(AP)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與蕾莎(Maria Ressa)(AP)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8日於挪威首都奧斯陸揭曉,由菲律賓記者蕾莎(Maria Ressa)、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獲得殊榮,得獎理由是「他們努力捍衛言論自由,而這是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他們將共同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330萬元)的獎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指出,蕾莎和穆拉托夫分別在菲律賓和俄羅斯為言論自由而進行勇敢的奮鬥;同時,他們在民主和新聞自由面臨日益不利條件的世界中,代表了所有為這一理想挺身而出的記者。

這是自1935年德國記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以來,第一次有新聞媒體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奧西茨基因揭露希特勒政府與蘇聯合作重整軍事計畫而獲獎,那一年他在集中營獲得這項至高榮譽。

自由、獨立和基於事實的新聞有助於防止濫用權力、謊言和戰爭宣傳,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指出,「沒有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就很難在我們這個時代成功地促進國家間的友愛、裁軍和更美好的世界秩序。」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也表示,他們相信言論自由和信息自由有助於確保公眾知情,這些權利正是民主和防止戰爭衝突的重要先決條件,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這兩位在捍衛言論自由領域有重要貢獻的記者,「旨在強調保護和捍衛這些基本權利的重要性」。

「我很震驚,」雷薩在現場直播中說從未想過能獲獎。據俄羅斯官方媒體塔斯社(TASS)報導,穆拉托夫表示,這份榮耀屬於也《新報》與為言論自由而犧牲生命的同事。

蕾莎

菲律賓名記者蕾莎(Maria Ressa)創設獨立網媒《拉普勒》(Rappler),曾獲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AP)
菲律賓名記者蕾莎(Maria Ressa)創設獨立網媒《拉普勒》(Rappler)(AP)

蕾莎現年58歲,曾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馬尼拉與雅加達分社的記者,專門調查在東南亞興起的恐怖主義。2012年,她共同創立菲律賓網路媒體「Rappler」,擔任負責人兼總編輯,主導記者集中火力於監督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兇殘的掃毒戰爭上。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她不畏懼地維護言論自由,揭露菲律賓政府濫用權力、使用暴力和日益增長的威權主義。她也關注近來假新聞氾濫,調查菲律賓社交媒體如何變成傳播假新聞、騷擾政治對手和操縱輿論的工具。美國《時代》雜誌2018年選出「守護真相的新聞工作者」為年度風雲人物,蕾莎也是代表之一。

截至2021年8月10日,Rappler面臨至少7起訴訟,而蕾莎更是當局的眼中釘,2019年2月她在辦公室被捕,隔年被法院判定犯下網路誹謗罪,儘管獲得保釋,她仍不斷向法院提出上訴,她並批評該次判決象徵民主的失敗。如今,蕾莎成為首位以個人身分獲得諾貝爾獎的菲律賓人,Rappler回應指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對新聞業在當今世界的作用給予了前所未有的認可。

穆拉托夫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Olaf Kosinsky@Wikipedia / CC BY-SA 3.0 de)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Olaf Kosinsky@Wikipedia / CC BY-SA 3.0 de)

儘管普京(Vladimir Putin)上任後不斷打壓異己,現年59歲的穆拉托夫幾十年來始終不動搖地捍衛著俄羅斯的言論自由。他是1993年創立的獨立媒體《新報》創始人之一,自1995年擔任總編輯長達24年。

《新報》報導涉及腐敗、警察暴力、非法逮捕、選舉欺詐、網軍以及在俄羅斯海內外動用軍隊的合理性。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在大多數俄媒不敢講真話的現在,《新報》無疑是俄羅斯最獨立的報紙,它對權力持批判態度、以事實為基礎的報導和專業誠信,讓它成為俄羅斯社會的重要信息來源。

但這地位讓《新報》付出極大代價。多年來,《新報》旗下記者遭到可怕的騷擾、威脅、暴力,甚至有6名記者遭到謀殺,其中包括調查車臣戰爭的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ja)。就在和平獎頒發前一天,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謀殺案已經過了15年追訴期,15年前的10月7日,她在莫斯科寓所電梯內被槍殺,當天也正好是普京的生日。

儘管面對殺戮和威脅,總編輯穆拉托夫仍拒絕放棄該報的獨立政策,捍衛記者在遵守新聞專業和道德標準下自由書寫的權利。巧合的是,當初《新報》創立的資金正是來自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獎金,今年《新報》總編輯拿下諾貝爾和平獎,正好是一個極具意義的歷史呼應。

諾貝爾和平獎知多少

諾貝爾和平獎是唯一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而由挪威國會於奧斯陸(Oslo)頒發的獎項,此外和平獎更常將獎項頒發給組織或團體。截至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共頒發102次,有19年從缺。得主包括107位人士與28個機構。個人得主之中有17位女性比例遠超過其他諾貝爾獎項。

2020年的和平獎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獲得殊榮,得獎理由是該組織「在對抗饑餓的努力,在戰爭區域努力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並積極成為驅動和平的力量,避免飢餓成為戰爭與衝突的武器」。法新社報導,今年獲得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高達329名個人和組織。

2021年諾貝爾獎得主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朱利雅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物理學獎:真鍋淑郎(Syukuro Manbe)、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帕里西(Giorgio Parisi)

化學獎:李斯特(Benjamin List)、麥克米蘭(David MacMillan)

文學獎:古納(Abdulrazak Gurnah)

和平獎:蕾莎(Maria Ressa)、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

經濟學獎:10月11日下午5時45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