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川普.拜登─台美的峰迴路轉:《我們為什麼要在意美國》選摘(2)

2021-10-23 05:10

? 人氣

不過歐巴馬第一任期所幸有重返亞洲政策主要構思者坎貝爾(Kurt Campbell)對台美關係著力甚深,讓台美關係在期間仍有些進展,例如重新在華府的雙橡園(曾經作為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的官邸,接待過多位名人、總統,在1986年被列為古蹟)舉行雙十國慶酒會、給予台灣免簽,以及通過F16 A/B戰機升級的重大對台軍售案等。而台灣方面,馬英九總統對中高度友善的態度,緩和了兩岸氣氛,降低亞洲的不可控力因素、改善了美台間的信任與對話。總體而言,歐巴馬和馬英九時期,台美關係一方面可說是發展穩定、關係良好,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亦是少有進展。而馬政府高度友中的政策,也讓華府擔心台灣會失去政治與經濟上的獨立性,讓台灣更容易受到攻擊。歐巴馬就認為台灣可能太過於傾向中國,而以犧牲安全為代價。但不論是美國無法正視中國威脅或是台灣過度依賴中國,都在2016年川普總統與蔡英文總統贏得選舉後有了轉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為口號的川普,競選期間就不斷強調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控訴中國搶走了美國的製造業工作。2017年上任後,川普也正如他1987年所出《交易的藝術》(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一書所提的「不紙上談兵」(deliver the good)原則,付諸實行競選諾言,並在2018年開打美中貿易戰。然而在許多資深政治觀察家眼裡,川普並無清楚的大戰略或對華方針,言論與政策經常相互矛盾,例如稱讚習近平為「中國史上最偉大領導人」,卻又不斷針對中共咎責,而且以「單邊主義」讓美國的國際地位與盟友關係變危急。不過對中國在國際行為上的批評,以及任用的對中強硬的鷹派幕僚,都推動並加快了已在華府醞釀多時的對中態度「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意即在一個領域或者學科當中,某些最基本的理論或者認知方面,發生根本上的改變。華府的典範轉移會在第三章詳述),一改過去超過20年以為與中國交往能促進中國自由、民主化的「交往政策」,由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Pompeo)在2020年7月,於尼克森圖書館的《鐵幕演說》正式為「交往政策」劃下句點。

龐培歐的演說中以「中共不改變,全球不安全」作為重點,台灣不僅被多次提到,更指出「民主台灣」作為中共擴張的受害者、遭到邊緣化,但仍發展出蓬勃的民主政治。不過這場演說真正的看點是「尼克森圖書館」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因為1972年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正是由尼克森總統和他當時的國安顧問(後擔任國務卿)季辛吉規劃、開啟的,當時尼克森的名言是:「中國不改變的話,這個世界不安全。」希望透過政治經濟上的交流,促使中國改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行為者,為後續的「交往政策」打下基石。而如今龐培歐在同個地點重申「中國必須做出改變」的目標,同時宣告交往政策失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