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軍動用化學武器,血腥的霧社事件:《穿越福爾摩沙》選摘(2)

2021-10-25 05:10

? 人氣

透過《馬關條約》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福爾摩沙從五月八日(一八九七年)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透過《馬關條約》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福爾摩沙從五月八日(一八九七年)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的日本治台期間,法國媒體很少談到台灣,只是偶爾報導日本帝國在島上建立權威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法國評論者大都抱持支持日本帝國主義的立場,認為日本在台灣實行文明大業,就像法國在他們心目中以文明啟迪各個殖民地。另一些評論者在一九三○年代開始譴責日本對台灣的占領統治乃至整個殖民主義在根本上蘊含的束縛與暴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從中國透過《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法國《政治與文學辯論報》(Journal des débats politiques et littéraires)便在一八九五年七月八日報導了這個事件帶來的轉變。

根據來自福爾摩沙的情報,巡撫與統領部隊的大將軍決心在日本人抵達並占領福爾摩沙島時全力對抗。法國人對這位巡撫和這位大將軍已略有所知:前者是唐景崧,他曾在越南東京指揮一個軍團;後者則是劉永福,他曾在我國與中國交戰期間擔任黑旗軍將領。這兩人肯定勇武過人,並率領一批驍勇善戰、忠心耿耿的士兵,但他們手下的其他部隊成員都是一些從鄰近省分倉促雇用的苦力,面對日本人的進攻,想必無法招架。日本人似乎因此很快就得以入主福爾摩沙,旋即致力發展原本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一八九四年,福爾摩沙的進出口總額就已高達一二,六九五,○○○銀兩,海關稅收達一,○三四,○○○兩。由這些數字可見,對中國而言,將這個島嶼割讓給日本無疑是一項重大損失。

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之所以成立,目的是設法阻止日本奪取台灣,它曾向法國提出呼籲,提議法國在島上建立保護國。這個做法很可能是陳季同的主意,陳季同曾留學法國攻讀政治學,他參與台灣民主國成立宣言的起草工作,並擔任民主國外交部長。不過這個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正式成立的國家只在台北維持了幾天,然後日軍登陸,民主國以武裝反叛的形式在台南存續,直到十月分日本控制台灣全境為止。巴黎方面沒有真正聽到福爾摩沙對法國的呼籲,因而從來不曾回覆;沒有任何紀錄顯示法國當局在日本據台成為既定事實以前,有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

一八九七年七月二十日的《政治與文學辯論報》針對日本政權在福爾摩沙的建立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做了詳細報導:

透過《馬關條約》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福爾摩沙從五月八日(一八九七年)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日期以前,居民必須在兩個選項之間做出抉擇:離開台灣,繼續當中國子民;或者經由繼續留在島上這個簡單事實,接受自己自此成為日本國的子民。五月頭幾天,總督發電報到東京,說明台灣島上的人民似乎不在乎國籍即將變更一事,到處顯得平靜祥和。其實他已經聽取過與此相反的看法,但他太晚明白那些看法的價值:五月八日凌晨三點,三千名中國人湧進台北附近的村鎮,並洗劫位於郊區的大稻埕,在那裡焚毀三十多棟房子。日本部隊接到警訊後火速採取行動,不過大部分的部隊被敵人的計謀欺騙,朝錯誤的方向前進,只有一支分遣隊被派往主要攻擊地點——大稻埕,而在日軍抵達時,叛軍早已大肆破壞。經過激烈戰鬥,攻擊者被擊退,現場留下一百多名死傷人員,並有二十多名叛軍成為日軍俘虜。裝備較佳、也更有紀律的日軍折損的人員很少,其中包括海門號戰艦的一名海軍上尉及七名水兵,當時戰艦停泊在港灣,決定派出幾艘小艇的人員前往支援。儘管中國人在早晨失利,但他們還是在當天下午五點就重新發動攻勢,不過再度遭日軍擊退。這兩場攻勢一共導致他們犧牲三百多個人。五月十四日原本還有人打算起義,不過這次當局事先採取壓制措施,有效防止造反行動發生。

總督對自己在事件中措手不及的表現感到羞恥,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天皇,表達道歉與遺憾的心意,並承諾此後將比過去更加警覺。他必須在六月間前往東京述職,一方面解釋他的行事方式,另一方面說明他對治理殖民地的想法。一般認為過失並不都在他這一邊:他擁有的部隊數量不足,通譯人數也太少,日本報紙《中央新聞》則指出,如果政府不採納他的意見,他有意辭去總督一職。

五月八日的造反發生在台灣人的日本國籍生效當天,這點值得福爾摩沙島的新主人深思:叛軍選擇的日期,以及他們在當天清晨第一次流血失敗以後立即試圖對大稻埕發動第二次攻擊一事,都為這個事實染上某種政治色彩,顯示島上有一股堅決反對外國支配的抗議心態。日本當局要讓福爾摩沙人喜歡日本國旗,是否比最初以為的更困難,也必須耗費更多時間?最近的消息告訴我們,光是在台南,就有三千名中國人準備移民:這些都是有錢人,他們有能力支付返回祖國的費用;不過除了他們以外,有很多窮人被迫留在原地,由於他們痛恨日本人,他們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製造嚴重的麻煩;有人發現,大稻埕被洗劫時,外國人的產業受創特別嚴重:叛軍是否企圖使日本與其他列強發生矛盾?

話說回來,日本人對他們的殖民地的未來充滿信心。目前總督正在按照東京方面的命令,組織本地部隊,就像法國與英國在他們的主要非洲或亞洲殖民地的做法一樣。七月一日,新的募兵制度就會開始實施。今年為了節約預算,只會募集六百四十名兵員;明年將成立六個具有作戰能力的連隊,三年後則將有六個完整的營。服役年限定為四年常備役加上四年後備役;軍餉是每月八日圓(二十法郎),其中扣除兩日圓作為伙食費;這個薪餉的計算依據是島上的現行薪資水準。服裝由國家提供;不過本地軍人可以保留中式服裝以及難以強迫他們放棄的髮辮;日本軍服不具強制性。不過紀律要求將與日本部隊相同,武器裝備很可能也一樣。有了這支熟悉當地環境、會說當地語言、與居民的風俗習慣也相同的小小殖民地部隊,日本當局希望很快就能達成平定全島的任務。

不過達成征服目的並不代表一切;殖民當局還必須有效組織征服地的事務,而截至目前為止,儘管殖民母國已為此支出數以百萬計的金額,福爾摩沙仍舊處於全然混亂的狀態。日本的報紙充滿對島上殖民政府的嚴厲批判,隨時都會出現殖民地日本公務員貪汙的消息:某某人身無分文前往該地,不久後就靠賄賂、賭博或厚顏無恥的敲詐行徑,累積大筆財富,如最近一家東京報紙所指,「駐福爾摩沙公務員」這個稱呼已經成為「土匪」的同義詞。

這種情況使所有力求為國家建立良好名譽的人士大為震驚,最後改革的時刻終於到來。天皇剛簽署了一份徹底調整福爾摩沙行政制度的提案,讓正直而有能力的人逐漸取代那些仍在島上占據太多公職的掠奪者與無能者。除了總督以外,據傳最近這些事件的可能犧牲者之一不外乎拓殖務大臣高島子爵。針對這個議題,重要日報《日本新聞》刊文寫道:「我們有拓殖務大臣只是因為我們擁有福爾摩沙;若以具體成效評斷,廢除這個職務不會造成什麼困擾,因為拓殖務省的大爺們成天無所事事,反觀外務省人員卻終日忙著處理國民移民夏威夷、巴西、墨西哥及南方島嶼的事務。」無庸置疑,確實的改革是當務之急:現有流弊如果持續存在,不僅將導致日本與其新子民之間出現重大矛盾,還將嚴重損及日本作為殖民民族在世人眼中的名聲。務須及時遏阻這些危險,否則日後可能出現非常嚴重的後果。

儘管如此,在日本殖民期間,叛亂活動仍舊持續上演,因而法國的報紙偶爾會報導殖民當局與台灣民眾(尤其是原住民)之間的零星戰鬥。例如一九○二年二月五日的《吉爾布拉日報》(Gil Blas)刊登了以下報導:

根據台北方面的消息,福爾摩沙的居民在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九○一年)攻擊台北政府辦公廳,以及樸仔腳支廳,殺害二十名公務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同一天,另一幫人攻擊東石港,不過被駐軍擊退。

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的《明鏡》(Le Miroir)畫刊也有報導:

日本人在福爾摩沙是嚴厲而粗暴的主宰者,不過他們也有賢明的一面。殖民福爾摩沙十八年來,日本人在海岸地區的建設成果有目共睹,不過在內陸地區,過去在漢人進逼下不斷造反的番人現在也竭力反抗日本統治。最近又發生一場起義行動,但遭到當局強力的血腥鎮壓。(……)

日本人很聰明,他們一下就明白他們對福爾摩沙的年老住民不能有任何指望;因此,他們沒有浪費時間把歐洲文明間接強加在這些人身上,只是設法確保他們不會擾亂社會。反之,他們將所有精力灌注在兒童教育,因為他們認為兒童是未來的合作者。無數學校在全島各地成立,日本教師在學校中展現令人尊敬的權威,雖有強硬的一面,卻不至於太嚴苛。

十五年後,殖民當局的努力仍不足以平定整個台灣島。持反殖民立場的法國共產黨報《人道報》(L’Humanité)在一九三○年十月三十一日撰文抨擊發生在霧社山區的「霧社事件」。這是整個日本治台時期最血腥的戰鬥之一。事件導致賽德克族原住民數百人喪生,日本人有一百餘人死亡,日軍甚至動用了化學武器。

圖0613: 法國共產黨報《人道報》(L’Humanité)刊頭。(作者提供)
圖0613: 法國共產黨報《人道報》(L’Humanité)刊頭。(作者提供)

來自日本的官方新聞顯示,福爾摩沙島上由於土著起義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爆發非常嚴重的戰鬥。

根據台北(福爾摩沙)方面的報導,昨天土著在霧社發動反擊,兩名警察在猛烈戰鬥中喪生。

一個步兵連被派往霧社支援警方。目前已發現八十具屍體,另有三百零八人受傷。

官方消息指出,事件爆發時,居住在附近行政區內的兩百七十一名日本人及四百三十八名福爾摩沙人失聯,其中八十六名日本人及一百一十二名福爾摩沙人後來已被尋獲。其他人目前下落不明。能高郡守慘遭殺害。日軍與起義民眾發生激烈衝突後,於昨天上午八點占領叛亂區的中心地帶,造反者則退守在山林,持續威脅武裝特遣隊。日軍飛機繼續執行其犯罪任務。

聽法國外交官用中文說台灣老故事——《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新書講座】時間|10月29日(四)19:30-21:00
講者|龐維德(本書作者、前歐盟駐台外交官)
地點|竹北.或者書店

剽悍的台灣人與全球化的海島——《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新書講座】
時間|10月30日(六)14:00-15:30
講者|龐維德(本書作者、前歐盟駐台外交官)
地點|台中.中央書局

穿越福爾摩沙書封。(八旗)
穿越福爾摩沙書封。(八旗)

*作者龐維德(Frédéric Laplanche),曾任歐盟駐台灣辦事處代表、法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等職,2020年移居台灣。本文選自作者新著《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印象》(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