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武昌起義110周年─為什麼要捍衛中華民國?

2021-10-10 07:20

? 人氣

20190823-總統蔡英文23日出席八二三61周年中樞紀念儀式。(取自總統府@Flickr)
總統蔡英文出席八二三中樞紀念儀式。八二三砲戰塑造了台灣人「同島一命」的共同意識。(取自總統府@Flickr)

同樣的,大家也為了釣魚台被跟著沖繩一起還給日本、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及接踵而來的與日本、美國斷交共同氣憤、悲傷。更重要的是,為了打擊共產黨而在1948年頒布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及為了防止台灣被赤化而於1949年頒布的《台灣省戒嚴令》,都隨著復興基地居民「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逐漸增強,而慢慢被衝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體驗到共產革命的破壞性後,無論是外省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還是本省的反對運動者,都放棄了以暴力手段推翻政府的道路,以避免給中共滲透台灣的機會。隨著中共武力犯台的威脅被逐漸克服,蔣家父子也接受美國方面的建議,逐步下放權力給黨外人士,雖然戒嚴體制沒有被馬上衝破,但是蔣中正還有蔣經國的開明專制還是給反對人士打開了一扇表達意見的窗戶。

民權主義的發揚光大

回顧中華民國在台灣76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在復興基地推動憲政之路的坎坷過程,中間也遇到過如二二八事件或者白色恐怖的悲劇。許多老一輩的台灣人,甚至於數量不下於這些本省同胞數目的外省軍民,對蔣中正父子的不理解、敵視與仇恨,確實是我們應該去給予理解和同情的。此種失去摯愛與自由的切身之痛,筆者沒有親身經歷,難以切身體會。

如果說中共是以3000萬到9000萬平民的非自然死亡,換來了今日所謂的「民族復興」,那麼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實現的,就是證明中國人有資格與西方人一樣,過上民主自由的生活。兩岸的分治,其實就是一場民權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競爭,不過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民國為了實現民權主義,付出的代價還是相對較少的。

雖然有吳國楨逃離台灣、孫立人遭軟禁還有雷震被捕下獄等不幸事件,但台灣在蔣氏父子的統治下,終究沒有走向如對岸那般的動亂之路。戰後世代生長在復興基地的孩童,能夠平穩的接受教育長大,甚至於領了獎學金後到美國留學。與清末民初的動亂相比,想想看這是一個多麼不容易的成就?這些由中華民國政府培育出來的人才,後來都在台灣的經濟起飛與民主改革中創下了傲人的成就。

鎮守金馬前線的榮民先進,投身經濟發展的本土商人、致力於高科技產業的技術性官僚以及衝撞戒嚴體制的黨外前輩,乃至於許許多多無名的外省人和台灣人,來自士農工商不同階級的他們,看似有不同的工作、黨派以及政治立場,甚至於國家認同也未必都完全一致。不過他們有一個更同的目標,就是讓自己的下一代在一個更繁榮與更自由的環境下成長,不再受到貧窮與暴政的侵害。

進入1990年代以後,伴隨著經濟起飛,還有解嚴與終止動員戡亂的到來,老一輩們奮鬥的目標終於實現了。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也在1996年完成了首次總統直選。如今中華民國經過了3次的政黨輪替,中華民國國軍也全面實現了軍隊國家化。雖然當年推行憲政的目標,只能在中華民國固有疆域中267分之1的土地上實現而已,但終究還是證明了中國人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民主政治。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