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武昌起義110周年─為什麼要捍衛中華民國?

2021-10-10 07:20

? 人氣

汪精衛與蔣中正、毛澤東一樣以孫中山信徒自居,主張與日本合作「復興中華,保衛東亞」。
汪精衛與蔣中正、毛澤東一樣以孫中山信徒自居,主張與日本合作「復興中華,保衛東亞」。

獲得日軍支持的汪精衛政權,奪回除香港之外所有在中國土地上的英美租界區,大幅度激勵了淪陷區國人的民族意識。透過對英美宣戰,南京國民政府還成功迫使北方保持半獨立狀態,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編而成的華北政務委員會降下北洋時代的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中國人首度體驗到了100年以來,黃種人把「西洋鬼子」打得落花流水的快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美國強大的軍事能力、經濟能力、工業能力與動員能力還是讓中國人加入「大東亞共榮圈」的意志粉身碎骨。在蔣中正與毛澤東這兩股代表「親美」與「親蘇」的勢力分進合擊之下,所有「親日」的中國人不是被以「漢奸」之名趕盡殺絕,就是被迫銷聲匿跡或者改變立場加入勝利的一方。日本勢力的瓦解,讓國共雙方的內戰也演變成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

失敗的憲政之路

日本投降後,本來擁護「大東亞共榮圈」的淪陷區民眾快速轉變立場,擁護蔣中正領導的重慶國民政府回歸。關於這一點,其實可以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為神風特攻隊寫《神鷲歌》的陳歌辛,在抗戰勝利之際迅速寫了一首《迎戰士》來歡迎國軍重返上海中得到驗證。當然他們的即時改變立場,除了投機取巧外,也不是毫無道理可言的。

畢竟中華民國在美國的支持下,不只收復了台灣、澎湖與東北等失土,還成為聯合國的5大創始會員國。抗戰爆發前,中華民國還是一個被列強國家瓜分和漠視的次殖民地國家,短短8年過去以後不只成了戰勝國,還成為國際秩序的締造者。身為1945年的中國人,包括剛剛回歸祖國的台灣人,相信沒有一個不以中華民國國民為榮,不以中華民國國民自豪的。

20191004-抗戰勝利之初,蔣中正夫婦與馬歇爾將軍合影,當時蔣中正仍穿著舊制特級上將(五星上將)軍服與軍階(作者提供)
抗戰勝利之初,蔣中正夫婦與馬歇爾將軍合影,國民政府當時以蘇聯為首要假想敵,開始接受美國和英國的援助。

日本的威脅解除後,國民政府以蘇聯為首要假想敵,開始接受美國和英國的援助,希望能將中國融入西方國家打造的國際反共體系之內。由於英國在歷史上同樣侵略過中國,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政府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主要的追隨目標。既然是以美國為追隨目標,就必須帶領國家走出往日的軍政還有訓政階段,實施憲政制度。

於是就有了政協會議還有制憲國民大會的召開,準備引領中華民國走上當時被袁世凱打斷的憲政之路,然而依靠抗戰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卻在蘇聯支持下成為國民政府推行民主的最大阻礙。雖然沒有共產黨參與的《中華民國憲法》,最後還是在1946年12月25日通過,並於1947年12月25日開始施行,不過這條艱難的中國憲政之路,最終還是因為中共在1949年的奪權成功而胎死腹中。

中華民國為什麼會在戡亂戰爭中輸給共產黨,導致在大陸推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最後必須落腳台灣?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過去有許多國內外學者給予討論。有人認為是日本的侵略,導致國民政府失去剿共的最佳黃金時機,還有人指出中共得到了蘇聯全力的協助,倒是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援助來得太晚,給得太少(Too Little and Too Late),導致美國「失去了中國」(The Loss of China)。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