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孟晚舟可全身而退,台積電不可能

2021-10-06 06:10

? 人氣

即便知道美國挖了個大坑,台積電仍是不得不跳下去。(資料照,顏麟宇攝)

即便知道美國挖了個大坑,台積電仍是不得不跳下去。(資料照,顏麟宇攝)

孟晚舟歸國,無疑是北京的勝利,作為美國商業長臂管轄下唯一逃出生天者,這是一個充滿寓意的歷史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4年,美企戴爾與惠普指控友達,奇美,三星等台韓日面板廠涉嫌壟斷,美司法部祭出反托拉斯法,逼迫這些亞洲企業高管認罪,繳交巨額罰款外還得服刑,無一倖免,有人還被關到中風。得利者是誰呢?一如既往,就是美企。

重點是,有壟斷嗎?這並不重要,非美企,就已帶原罪,讓美國感到威脅,更是罪無可逭。

孟晚舟的靠山是全球第二強權,也得等華盛頓政權換屆,並陷入執政危機,不能不與中國做一定程度的妥協後,方能脫困。有趣的是,這次的圍剿,主要受到損失的除了華為,還包含美企,搞到雙輸,並種下中國決意自力更生的「善果」。

2021年9月,中國電信業鉅子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引渡案塵埃落定,孟晚舟獲釋返回中國(AP)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獲釋返回中國。(資料照,AP)

若將眼光放到全球半導體產業,美國破壞全球化數十年的產業鏈生態,則是整個產業都輸。龍頭台積電,更成為下一個主要狙擊對象,罪名是:你太強。

白宮裡的一場「鴻門宴」,美商務部要求台,韓等半導體業者在45天內提供包含客戶與銷售與庫存等機密資料,真的只有車用晶片短缺的理由嗎?當然不是。根據台積電董座劉德音的評估,即便拉高了產能,短缺未見明顯改善,顯示有些客戶在囤貨,迫使台積電不得不對數據多重檢核,以確保出貨給真正短缺的對象。

根據「日經」於八月底的評估,為解決短缺問題,全球晶片製造商已創造破紀錄的庫存,在庫存大增的狀況下,週轉率不降反升(出貨速度更快),顯示確實有囤貨現象,而晶片製造商的庫存已愈來愈難反應實際需求。

這對晶片製造商而言,絕不是好消息,因為實際需求的失真,加上擴大產能的外部壓力,遲早將供過於求,時間點或許就在2022年上半年。產量過剩最大受害者當然是產量最高的台積電,囤貨現象不解,勢必重傷台積電公司體質。

如果美國真想解決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應該全面稽查晶片製造商客戶的庫存與實際用於汽車製造商數量上的落差,而不是要求製造源頭提供商業機密。

全球半導體、晶片荒,各產業的供應鏈都因此出問題。(AP)
如果美國真想解決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應該全面稽查晶片製造商客戶的庫存與實際用於汽車製造商數量上的落差。(AP)

那麼為何美國要求製造商提供機密呢?我們可從美日印澳四方會議(以下簡稱四方)裡找線索。

四方領袖針對半導體供應鏈的看法一致,他們希望發起一項聯合計畫,以繪製產能圖、識別漏洞並加強半導體及其重要組件的供應鏈安全。所謂「繪製產能圖、識別漏洞」,要怎麼做到?就是要將以晶片製造商大廠為核心的產業鏈,客戶與技術細節的結構摸清,如此才能找出四方可以「整骨」之處,分工拆解產業鏈,以將低目前全球過度依賴東亞半導體(佔比75%)的供應風險。

業界都知道,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最大漏洞」當然就是台積電所形成的產業鏈。我如果是拜登,就會想辦法拆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削弱台積電,同時回補英特爾,如此才能實現所謂的「供應鏈韌性」,解決台積電「離中國太近」的難題,並壯大美國供應鏈。

劉德音是個明白人,因此毫不諱言指出,半導體在地化不會增加供應鏈韌性,或許還會降低韌性。

道理很簡單,目前的半導體供應鏈是數十年演化而成的完整生態,若想短時間內拆解這個生態,成本必然升高,效率自然降低。誠然,四方各自有其比較優勢,如美國的研發,日本的生產設備與化學原料,印度在封裝測試上人力,澳洲的礦物資源,但難度在於整合,而很難想像美國有辦法整合四方利益。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台積電提供)

日本與台積電談了半天,也只是合作研發;印度與台灣談了十幾年,總是虎頭蛇尾,晶圓廠落不了地,結果生產汽車的塔塔集團不得不向三星抄作業,每個環節都從頭來,而與台灣的合作還是從最底層的教育層面做起;澳洲的半導體產業基本是一片沙漠,美國給的綠洲想像是海市蜃樓。

換言之,四方整合說得比唱得好聽,而我不相信美國會比我還笨。最好的做法就是向中國抄作業,國內就要有完整供應鏈,少說多做一步一步來。若想加速實現完整供應鏈,將台灣護國神山群咬到美國本土,一一拆解以供養美企,十年之內就能見到成效。

英特爾CEO抱怨美國給台積電太多補貼,而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人員與專利卻留在台灣。牛仔的直白,已經預言了台積電將來在美國一旦遭到「羈押」,很難全身而退。台積電在美國的廠,命懸一線,因為若缺乏聯邦與州政府的補助,哪怕逐年減少一些,都很難生存,而英特爾絕非唯一絆腳石。

讓華爾街押寶英特爾而非台積電並不容易,除非為英特爾注射台積電核心資源。

看前述歷史,光是戴爾與惠普哀嚎一下,就能重創友達與奇美,更別提法國阿爾斯通被美國政府整到不得不讓美企買走其核心部門了。

台積電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儘速在製程環節裡「脫美」,高階技術抵死不給美國,公司高管在北美走動要有危機意識,律師團要找頂尖的,北京救得了孟晚舟,台北是沒那肌力的,王美花,龔明鑫包含蔡英文,在這盤大棋裡,根本靠邊站,不算角色。

很遺憾,即便知道美國挖了個大坑,台積電仍是不得不跳下去。美商務部既然擺起撲克臉,後續衝擊必然一波接一波,全身而退不可能,台積電只能想辦法護住核心資源。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