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沈迷遊戲、禁娘炮,劇組設黨支部:中國娛樂圈是真的亂,還是被刻意指控?

2021-10-08 15:40

? 人氣

「花美男」類型的娛樂作品遭嚴加查禁,成為這一波中國娛樂圈整頓的重點(圖/擷取自微博)

「花美男」類型的娛樂作品遭嚴加查禁,成為這一波中國娛樂圈整頓的重點(圖/擷取自微博)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國一連串強力監管、查禁,讓網路平台、娛樂業嚴重受影響;作者認為,與其說是娛樂圈「太亂」,導致被查、被禁,不如說是中國政府的控制欲發作。真要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著想,一味禁絕未必是最好的辦法。

中國網路企業騰訊今年2月股價以773.9港幣創下歷史新高、熱門夯劇《甄嬛傳》創下當年度播放量91億、靠著粉絲經濟起家的影音平台Bilibili更在今年上半年風光上市…上述亮眼的成績都體現了中國近年來在網路娛樂領域上的成功,但這些輝煌,似乎都在近期中國強硬的娛樂監管政策下,得暫時畫下休止符了,因為中國下半年度陸續針對娛樂圈提出重磅限令,包含限縮未成年打遊戲的時數、強制遊戲登入實名制、取消選秀節目撥出等規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中國要在娛樂影響力逐漸擴大,甚至開始能夠進行文化輸出、視力擴及亞洲甚至世界的重要時刻,選擇「自斷糧」,開始瘋狂打擊自家的文化產業呢?以下我們就來爬梳這些台灣人民看起來頗匪夷所思的禁令吧。

遊戲、社群與電競:以更嚴監管面對青少年成癮

自中國《經濟參考報》發表評論文章,指線上遊戲為中國年輕人的「精神鴉片」,對遊戲業做出強烈抨擊後,中國政府在八月底獻出禁令《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網路遊戲企業僅能在週五、週末與法定假日的晚間 8-9 點開放伺服器給青少年玩家使用,等於 18 歲以下的玩家每週最多只能玩三小時的遊戲!

不過玩家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未成年人透過租帳號、買帳號的方式來試圖規避這樣「不人道」的網路監管政策。面對這樣的現象,中國政府也展開攻防戰,開始「約談」各大網路娛樂企業,包含騰訊、網易等,要求平台方加強監管力道。另一方面,中國也在 9 月 27 日發表「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實施目前以來最嚴謹的未成年網路電子身份,打擊「租帳號」等的規避行為發生。此外,「遊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台」也因應而生,猶如夢回文革一般,透過民眾互相舉報的方式來落實監管。

除了網路遊戲外,社群媒體與電競業也躲不過這次的管制。抖音也在今年九月底宣布,僅 14 歲以下的青少年每日 40 分鐘的使用時間,並且晚上 10 點到隔天早上 6 點也是禁止使用的時段。而電競業也在九月迎來寒冬,《英雄聯盟》次級聯賽LDL宣布禁止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選手參賽,嚴格對電競選手進行年齡審查,以符合當局的要求。

2021年,中國政府嚴格監管網路業、科技業、教育業。騰訊(AP)
2021年,中國政府嚴格監管網路遊戲業,騰訊首當其衝(AP)

偶像與飯圈文化:打擊粉絲經濟,黨強勢介入控管

「飯圈」一詞對沒有在追星的人來說,應該很陌生。其意思就是由因支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流量明星所聚集的粉絲社群與經濟產業鍊,包含為了幫偶像在榜單上擁有好名次,而出現的「打榜」行為,還有幫助選秀節目中的偶像練習生出道,而出現了「集資」行為。除此之外,也有以維護偶像名聲之名,展開控評、互撕、拉踩等不理智的行為。這些外界看起來瘋狂的資本追星舉動,實際上組織起來的反而都是沒有經濟能力的青少女們。

與網路遊戲監管的邏輯相同,中國政府為了解決青少年們的「資本成癮」問題,於今年陸續展開「清朗」行動,試圖糾正粉絲與偶像之間的經濟脈動,包含自五月開始嚴格禁止「課金打榜」行為,取消明星藝人人氣榜單、限制音樂平台的重複購買行為,讓粉絲用資本控制偶像生態的影響力降低。針對流量明星們,同樣也祭出監管手段,其中包含「限娘令」、「限籍令」,前者意旨「花美男文化」是畸形審美,男明星應該要擁有陽剛氣質,更點名數位奶油小生型的藝人需改變形象,否則恐遭封殺。後者雖然並非官方文件,但社會氣氛逼迫藝人表態國籍與政治立場,讓製作方進行自我審查,不錄用「非中國籍」藝人,例如香港知名藝人謝霆鋒自願放棄加拿大國籍。

謝霆鋒(取自鋒味IG)
謝霆鋒(取自鋒味IG)

說到封殺,這幾個月中國也封殺了許多「沒有藝德的劣跡藝人」。例如藉陸劇《山河令》晉升一線男星的張哲瀚,因為被爆料曾參拜日本靖國神社等「傷害民族感情」的事蹟,被中國官方全面封殺,名字消失於娛樂圈。而趙薇則因為支援因而遭到當局封殺,社會推測恐因多年前的日本軍旗裝事件,以及與中國要整治阿里巴巴有關的人脈有關。

除了控制粉絲、偶像外,當然也要控制造星的過程——娛樂影集。中國影劇近年來影響力越來越大,例如2018年的古裝現象劇《延禧攻略》網路播放量突破200億,可見其高人氣,但過大的號招力同樣會引發黨的控制慾。今年9月,多個在浙江橫店影視城拍戲的劇組,同時間成立了中共黨支部,這也象徵未來拍片恐怕都需要成立臨時黨支部,來讓劇組的拍攝盡在掌控之中。另外,因應中共的「限娘令」政策,多部由男同性戀情為主軸改編的「耽改劇」也被消失,許多拍好的戲劇都無法撥出,投資的錢全泡入水中。

文革2.0來臨?中國強監管政策是福是禍?

我們可以從以上的事件,在各個領域都見證了中國對娛樂圈的限縮政策。中國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就一直試圖和資本市場取得危險平衡,開放部分自由讓人民的娛樂得以發展,尤其近年來韓國文化輸出的大成功,更讓中國眼紅,也急起直追在娛樂領域的軟實力。而事實證明,多款陸劇、選秀節目、流量明星的成功,都讓中國在流行文化上有更高層面的發展,但也正是因為資金快速、大量地挹注,使得中共政府擔心娛樂圈話語權過大,而動搖到信奉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根基。要知道,黨主席才是人民的偶像,追星娛樂只可作為閒暇消遣,切不可已在社會上擁有過大的影響力,更不可以傳遞向資本靠攏的「邪惡思想」,因此也能理解中共政府在今年做出許多限縮「精神鴉片」的政策。

可以想像,監管勢必帶來產業的緊縮。對於電競圈來說,限制未成年打遊戲幾乎就是斷絕了職業電競選手的培育之路,根據新聞資料,許多職業選手幾乎從國一、二的年紀就開始訓練,黃金期更是在16至18歲,因此這項政策無疑對電競圈來說是個噩耗。而「限娘令」、「設立黨本部」的行徑,更是將原本就很狹窄的戲劇創作空間,擠壓得更透不過氣,更別提「限娘令」針對性別氣質的官方攻擊…可想而知不僅陸劇題材將越來越無聊,更會讓社會往多元自由的反面靠攏。

另一方面,中國針對娛樂風暴的監管對象大多針對未成年者。當然,站在成人的立場,我們總是有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制定管控未成年的政策,以避免他們遭受危害。但,直接用強硬的態度拒絕他們的需求,顯得有些治標不治本,未成年對網路娛樂的成癮,不單單只是因為「太多自由」、「太多資本」而引起的,其背後恐怕還有更核心的當代社會問題待解決。例如,中國學者管成雲曾在 2017 年針對農村裡的「網吧」進行研究,他發現會長時間泡在網吧裡的孩子,多半與父母親離鄉到城市打拼、家中只剩祖父母教養,形成農村空心化、家庭失能的狀態,也因此網吧成為「安親班」,這樣網路上癮的狀況形成弱勢累積,更引發休學打工的貧窮生活。

在家庭、學校、社會都給不了關懷與愛的狀況下,也許只有遊戲和偶像能給他們一點歸屬感了吧!也許比起直接禁止手遊、追星,中國政府應該正視未成年者的心理問題,以及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加強媒體與網路素養,教導孩子們與線上娛樂的正確相處之道,才是當代社會的治本政策。


作者來自NCCU,從科技媒體到數位行銷,這輩子應該離不開網路圈。其他作品詳見個人Medium

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