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頻頻發射飛彈,日本大感威脅,東京會考慮發展核武嗎?

2021-10-02 13:00

? 人氣

北韓9月28日再度試射一枚不明飛行物,日韓研判可能是短程飛彈。(美聯社)

北韓9月28日再度試射一枚不明飛行物,日韓研判可能是短程飛彈。(美聯社)

9月28日上午北韓(朝鮮)向日本海方向發射飛彈,這是北韓今年第六度試射飛彈,引起日本的高度警戒,以及對於核能防衛的討論。專家分析日本對於核武威脅的看法,與發展核能軍備的可能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韓在9月28日上午朝日本海方向發射飛彈,經北韓官媒朝中社(KCNA)證實為新開發的超高音速飛彈,距離上一次9月15日試射飛彈不到兩週,是北韓今年第六次,本月第三次試射飛彈。 

飛彈威脅上升加強安保不可免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9月25日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發表預錄演說中強烈譴責北韓試射飛彈是,「威脅我國(日本)、區域、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

廣島大學和平研究中心教授友次晉介(Shinsuke Tomotsugu)對美國之音表示,以北韓試射飛彈的頻率與強度評估,對於日本造成的威脅往後必然更加升高。他說:「在此之前,北韓已經在9月11日至12日試射新型的長程巡弋飛彈,射程達1500公里,已經涵蓋日本與南韓的領土,那時就讓日本感到很大的威脅了。如果北韓能將核彈頭微型化到供巡弋飛彈搭載,威脅感會更強。9月15日北韓還首度從火車上發射兩枚短程飛彈,射程是800公里,而且軌道不規則。這次又試射超高音速飛彈,試射的頻率和模式都大幅提升。從2006年到2017年,北韓的核試驗已經進行了6次,威力在顯著地上升,對日本造成的威脅也就持續增加,最近更是備感壓力。」

友次晉介教授表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來自北韓的核武威脅有任何減弱的跡象,所以日本需要對此狀況有應對措施。 

北韓已不受中國控制

中朝在1961年雙邊簽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建立同盟關係,一般給人友好的印象。自2003年8月起,中國成為旨於和平解決北韓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成員國之一,至2009年北韓宣布退出六方會談前,六方會談已經舉行到第6輪。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9月14日抵達南韓,準備跟南韓討論朝鮮半島和平進程問題,北韓就在隔日試射兩枚飛彈。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教授(Hsien-shen Lin)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中國主導的六方會談機制啟動迄今,毫無任何具體成果。由此可見,中國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讓北韓放棄核武,反而是為北韓爭取更多開發核武的時間。

他說:「現階段,對於北韓核武能力有增無減的傾向,日本、美國幾乎是束手無策,唯有強化日美韓三國、特別是日美同盟的防衛合作,而這必然牽動到日本對中政策的調整。再加上中國對於北韓核武以及北韓綁架日本人議題,歷經十餘年來無具體成果,勢必讓日本在對北韓開發核武的議題上,不再寄希望於中國,更積極增強日本自己的自衛隊戰力。」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日本認為中國對於控制北韓核武發展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已經愈來愈多人開始討論,日本自己是否也該擁有核防衛能力。 

提高對朝嚇阻成選舉議題

面對北韓近期動作頻頻,在9月中宣布參加9月底自民黨總裁選舉的3位參選人也都提出必須對北韓提高嚇阻,3人都主張強化日本的防衛能力。 

林賢參教授表示,近來北韓積極開發核武的動向,是使原來在日本國內選舉中比較不是重點的外交安保成為重要議題的原因之一。 

他說:「北韓開發核武早已是日本選民憂慮的對象,而就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正式開跑前夕,北韓先是試射可搭載核武彈頭的長程巡弋飛彈、過三天又試射兩枚以鐵路為發射載台的彈道飛彈。後者的彈道飛彈,具有高度機動性、難以預先判斷發射地點的『鐵道飛彈系統』,其飛行軌道更是呈現不規則性,目前的飛彈防禦系統難以攔截,進一步深化日本民眾的北韓威脅認知,如何因應此等威脅,自然成為候選人訴求的熱門議題。」 

友次晉介教授表示,日本向來實行非核三原則,也就是不生產、不擁有、不引進核武。雖然會因為北韓試射飛彈的威脅,激進的意見會暫時增加,但只要日美同盟持續下去,發展核武的可能性就極小。

他說:「日本有很強的非核意識,所以大部分的政治家對於核武的意見都會特別謹慎,明確表示支持部署中程飛彈的人不多。而且我懷疑中程飛彈的部署是否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因為這在日本有效運作需要付出的成本與時間很大,神盾彈道飛彈防禦(Aegis Ashore)計劃就是因此被取消的。當然,北韓飛彈能力的提高,對日本來說飛彈防禦的難度確實會提高。不過,我認為有必要回顧一下神盾彈道飛彈防禦計劃取消背後的因素,再考慮是否有必要再引進一個類似的系統。」 

日本在2020年6月宣布停止新型陸上配備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陸基神盾」計劃。為了開發使用陸基神盾飛彈,12年來日本方面負擔了1100億日圓(約9.8億美元)。

核武裝:日本有能力但無計劃

林賢參教授指出,在2003年初,朝鮮半島出現第二次北韓核武危機,其後北韓持續進行射程足以涵蓋日本全境的彈道飛彈,並於2006年10月初第一次實施核武試爆,當時為日本國內討論核武裝的議題開啟一扇小窗口。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正值第一任期,他曾表示北韓擁有核武是讓東北亞區域安全環境進入了更加危險的新核武時代,而日本是受到威脅最大的國家。當時數名政府官員曾一反日本常態地對製造核武發表意見。

時任防衛廳長官久間章生在2006年10月表示,日本可能有製造核武的能力。時任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中川昭一公開表示,應該允許對日本是否應擁有核武進行討論,並宣稱「憲法並沒有禁止日本擁有核武」。隔月時任外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鄰國擁有核武之際,討論日本是否也應該進行核武裝是很重要的事。麻生在國會答辯時更宣稱,日本擁有製造核武的能力,而且並未違反憲法第9條嚴禁日本用武力平息國際糾紛的規定。

林賢參教授說:「針對麻生、中川二人的核武裝發言,安倍晉三在國會回答在野黨議員質詢時,雖然否定日本政府將因北韓核武威脅而進行核武裝,但是,對於該二人的核武裝論,則認為是屬於言論自由的領域,其實這樣形同是容忍黨政要員打破核武裝論的禁忌。但是日本社會對核武裝是不可能積極贊成的。日本是全球唯一受到原子彈攻擊的國家,導致戰後日本國民對於核武議題相當敏感,反核成為一種道德主張。即使是在美蘇核武軍備競賽的冷戰期間,討論日本是否應該進行核武裝,都成為一種禁忌或不可碰觸的圖騰。」 

日本朝日電視台於2006年10月底針對北韓核武試爆以及前述日本核武裝論進行民調的結果,有90%的回答者認為北韓核試爆造成日本的威脅,同時也有高達82%回答者認為,日本應該堅持非核三原則。 

AUKUS核潛艦建造引熱議

澳洲、美國、英國在9月15日聯合宣布成立軍事安全合作夥伴關係(AUKUS)。該聯盟的首要目標之一是由英、美兩國為澳洲提供建造核動力潛艦的技術,這使日本社會也開始議論是否該考慮擁有核潛艦等議題。當時正在進行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候選人也先後對此議題表態。

友次晉介教授指出,美國已經聲明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不是軍事聯盟。另一方面,AUKUS是一個準軍事聯盟。未來這兩個機制之間應該會進行互補和角色分工,但認為因此可能產生所謂的軍備競賽或是核武競賽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他說:「這種說法是倒果為因。其實AUKUS和Quad的出現,是對中國霸權行為的回應。這兩個機制的出現與合作,以及包括北韓、台海等問題,確實是亞太地區國際關係複雜化的一個因素。關於建造核潛艦,日本將來也有可能會考慮,但是會在實際操作和運營成本之外綜合考慮政治上帶來的影響,包括國內的意見與外交、國防因素。日本在地理位置上鄰近北韓、中國、南韓,因此政治影響的考慮與澳洲完全不同,而且國內反對的民眾大概還是會佔多數。 

2017年12月底,日本言論NPO與美國馬里蘭大學針對北韓實施6次核彈試爆的議題,共同舉行美日民意調查,其結果顯示,日本人回答贊成日本擁有核武裝比率為12.3%,雖然是比前一年增加兩倍,但是反對者卻高達68.7%。 

今年9月26日致力於廢除核武的學生團體「KNOW NUKES TOKYO」在聯合國舉辦的研討會中發表了以25歲以下人群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結果匯總的建議書,呼籲日本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作為核爆受害國負起責任。 

林賢參教授說:「日本人反核比率居高不下,這或許是美國沒有邀請日本加入美英澳共同開發核動力潛艦的原因之一。其次,從日本有無必要部署核動力潛艦的角度來看,如果核動力潛艦不配備潛射核武飛彈,其必要性將大打折扣,更何況日本目前現役的蒼龍級柴動力潛艦配備所謂『絕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AIP),可以持續潛伏水面下長達三週,具有高度隱密性,甚至採用更先進的鋰電池,其潛航時間延長一倍、引擎噪音更小,戰力大為提升。」 

他表示,既然民意不支持核武裝,現有潛艦的性能已經足夠先進,日本實在沒有必要挑戰非核原則,導致社會不安因素增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