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士兵不願意開槍?歷史學家:給槍裝填彈藥是不開槍的完美藉口:《人慈》書摘(2)

2021-10-16 04:10

? 人氣

「用最普遍的證據來判斷,霍布斯的人類形象從經驗上來說是錯的。」柯林斯斷言。「人類是根深蒂固地會去〔……〕團結;而就是這一點讓暴力非常地難以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媒介散布暴力 誤導人們認知

直到今日,我們的文化仍瀰漫著人可以輕易決定要使他人受苦的迷思。想想藍波那一類亂開槍的動作英雄,還有一路打到底的印第安那瓊斯。看看電影電視裡的武打是怎樣打個沒完——在那些媒介上,暴力就像傳染一樣蔓延開來:一個角色絆倒,摔在另一個人身上,而他出乎意料就一拳飛來,然後在你搞清楚狀況之前,你就已經處在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戰火中央。

但好萊塢虛構的這種形象跟真實暴力的關係,就跟色情作品和真實性愛的關係一樣。科學家表示,在現實中,暴力並沒有傳染力,它不會持續很久,而且絕不輕易發動。

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調查顯示,全球有25%女性曾遭另一半暴力對待。(Tumisu@pixabay/CC BY2.0)
作者指出,暴力像傳染一樣透過媒介蔓延開來。(取自Tumisu@pixabay/CC BY2.0)

我愈是讀了馬歇爾上校的分析和後續研究,我就愈開始懷疑我們天性好戰的這種概念。畢竟,如果霍布斯正確的話,我們應該全都以殺害他人為樂。的確,這種事的樂趣可能不如性愛,但它肯定不會引發一種深刻的「厭惡」。

另一方面,如果盧梭是正確的,那麼遊牧採集者應該大多與世無爭。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是在幼犬人開始充斥於地球的幾萬年過程中,演化出對殺戮的內在厭惡感。

寫下大部頭書的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有沒有可能弄錯了?他針對史前戰爭中的人類大量傷亡所做出的聳動統計結果——我在先前的著書和文章中熱切引用的內容,有沒有可能是錯的?

我決定回到起頭。這次,我避開了那些有意為大眾讀者而寫的出版品,而更深入探究學術文章。我沒過多久就發現了一個模式。當一個科學家把人類描寫成嗜殺靈長類的時候,媒體很快就會接納他們的成果。如果有同業提出相反主張,就不會有什麼人聽。

這讓我忍不住想:我們是不是被我們自己對恐怖和奇景的迷戀所誤導了?如果科學真相其實有別於暢銷書以及最多人引用的出版品讓我們相信的那一套說法,那會怎麼樣呢?

我們先來回顧1920年代檢驗非洲南方古猿第1批出土遺骸的雷蒙.達特。在檢查這些200萬歲的人族受損骨骼之後,他斷定他們是嗜血的同類相食者。

這個結論相當受歡迎。光看原版的《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譯註:本片台灣翻譯為《浩劫餘生》,2001年重拍版譯為《決戰猩球》)或者《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這2部(都是1968年上映的)靠著殺手猿理論牟利的電影就好。「我對殘暴的人性感興趣,」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2001太空漫遊》的導演)在一次訪談中證實,「因為那是人的真實形象。」

要到許多年後,科學家才發覺非洲南方古猿的犯罪遺骸讓案情往完全不同的方向走。專家們現在同意,這些骨骸不是被其他人族(手持石頭、獠牙或獸角)所損害的,而是被掠食者所傷。就連1924年雷蒙.達特分析的那個頭骨也是如此。2006年新的判決出爐:攻擊者是一隻巨大的猛禽。

20211001-《人慈》書封。(時報出版)
《人慈》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為歷史學家、作家、記者,被讚譽為歐洲最著名的年輕思想家之一。他的前作《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榮登《星期日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各大暢銷榜,並被翻譯成32種語言。現居荷蘭。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人慈》(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