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夢露打敗希特勒 擠進披頭四專輯

2015-01-08 11:16

? 人氣

披頭四特展《2014 The Beatles Tomorrow》正於臺北華山展出之際,重新認識披頭四的專輯軼事再好不過。六零年代兩位英國知名的普普藝術家,為他們先後製作專輯封面,這樣的跨領域結合反映了當年的時代氛圍,也造就了音樂與藝術史上的一段經典。(照片取自Genius.comPhoto from Flickr CC by Kerem Tapani Gültekin)

披頭四特展《2014 The Beatles Tomorrow》正於臺北華山展出之際,重新認識披頭四的專輯軼事再好不過。六零年代兩位英國知名的普普藝術家,為他們先後製作專輯封面,這樣的跨領域結合反映了當年的時代氛圍,也造就了音樂與藝術史上的一段經典。(照片取自Genius.comPhoto from Flickr CC by Kerem Tapani Gültekin)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披頭四,你的是哪一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它如何陪著自己渡過青春期,以及那些需要力量的夜晚?

歡迎你留言給我們喔!

 

從小聽披頭四的音樂,一路從似懂非懂聽到能觸發感懷,卻是在近年來才驚喜發現早已看熟的專輯封面,其實大有來頭。早在1959年,第一屆葛萊美獎就將最佳專輯包裝列為獎項,當時的第一位得主是法蘭克辛納屈的’Sings For Only the Lonely’。披頭四的音樂在六七零年代席捲全球,專輯封面製作自也極講究,其中的兩張專輯封面分別與英國兩位普普藝術大師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和理查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合作,成功的在樂迷心中樹立經典,在日後反覆受到引用及模仿。

(英國倫敦的杜沙夫人蠟像館中,披頭四走過倫敦艾比路(Abbey Road)的模樣,這幅圖也是《Abbey Road》這張專輯的封面,Photo from Flickr CC by Kerem Tapani Gültekin

彼得布雷克 X 披頭四《Sgt. Pepper Lonely Hearts Club》

 

彼得布雷克是當年英國發展普普藝術的先鋒,他設計了1967年的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Band’,概念是讓披頭四成為一支穿著彩色軍裝的虛擬樂團,與他們心目中的夢幻群眾一起在公園演唱。當時布雷克要求團員們列出想合影的名人,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保羅麥卡尼(Paul MacCartney)各列了一長串,藍儂甚至天馬行空的想加入希特勒、甘地和耶穌的照片,終究因爭議性太大而作罷 ; 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列出的都是印度心靈導師,林哥史塔(Ringo Starr)對於要列誰則完全無所謂。最後決定的人選囊括各界,包括馬克斯、邱吉爾、巴布迪倫、馬龍白蘭度、瑪麗蓮夢露、作家王爾德等等。

(當時拍攝Sgt. Pepper Lonely Hearts Club 專輯封面的拍攝現場,照片取自Genius.com

團隊為此特別製作了真人大小的紙板模型,又從杜莎夫人蠟像館借出包含披頭四在內的九座蠟像,由名攝影師麥克庫柏(Michael Copper)掌鏡拍攝。封面模擬冠蓋雲集的大合照,封底則印有整張專輯的歌詞內容,整體視覺印象熱鬧繽紛,一舉拿下當年葛萊美最佳專輯封面獎。這不但是唱片史上最著名的封面之一,也是彼得布雷克創作生涯最指標性的設計,甚至照片中央擺設的大鼓,都在2008年一場拍賣會拍出六十七萬英鎊的天價。彼得布雷克在八十歲生日時,製作了以經典封面為基礎的新版設計,把人物換成自己心目中的名單,前綠洲合唱團的吉他手諾爾蓋勒格(Noel Gallaher)、艾美懷斯(Amy Winehouse)、艾爾頓強(Elton John)與J.K羅琳(J.K. Rowling)等新一代的名人都在其中,以此向所經歷過的時代致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