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水果只是前哨戰,藥品才要人命!

2021-09-25 05:50

? 人氣

中國大陸在全球藥品的代理權上蠶食鯨吞想染指台灣,已經夠令人擔憂了,前一陣子,還傳出台灣健保局對藥價砍太大, 68家原廠藥擬退出台灣的消息。不滿健保大砍藥價,藥界痛批政府政策粗暴,竟然讓原廠藥價低於學名藥,例如心臟科常用的鈣離子拮抗劑早年1顆6元,降至1顆1.37元,同成分的學名藥卻1顆2元。一些今年才上市的新藥根本還未銷售,也莫名其妙被砍價。一顆藥比一顆糖果還要便宜,台灣不思教育醫師不要亂開藥,也不思教育病人不要亂吃藥、愛吃藥或丟棄藥:一昧地砍藥價,如雪上加霜,哪天病人沒藥可吃,才真天不應、地不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1008-衛生福利部8日預告「全民健康保險投保金額分級表」修正草案,預計調整投保等級,明年將有358萬人多繳健保費。(取自Google Map)
作者表示,日前傳出健保局對藥價砍太大, 68家原廠藥擬退出台灣的消息。若一昧地砍藥價,哪天病人沒藥可吃,才真天不應、地不靈。(取自Google Map)

醫學已進步到這樣的地步,再沒有人是健康的了

「要消滅一個國族,先滅掉一個國族的歷史」,這是冬烘老先生的說法。今日,要消滅一個國族,根本不需要飛彈、戰機,只要先使這個國族的人都「生病」了;更精確地說,不必使人都生病,只要讓他們都「感覺到自己生病」,慌慌張張地去找藥來吃,這就足夠滅掉一個國族。赫胥黎說 : 「醫學已進步到這樣的地步,再沒有人是健康的了。」先知一點都沒說錯,如今的製藥廠和醫療利益團體「發明」出種種疾病,疾病成了工業產品,每一種疾病藥吃甚麼藥,在治療準則上都已經標明,這些藥是怎麼上列為「處方藥」,類似的藥為何就列不上去,這都是在藥商的角力下,在資本家與政客的勾結下形成的。

一個人只要上醫院看了醫生,就會被「分配」到幾個病名,哪怕你的毛病只是老化,哪怕你只是告訴醫生你「不快樂」也可以獲得一個病名。廠商和利益團體把正常的生命過程扭曲成醫學問題,他們把生命 「醫療化」了。把生命正常過程當做醫療問題,把個人問題和社交問題當做醫療問題,把致病風險當做疾病,把罕見症狀當做四處蔓延的流行病,把輕微症狀當做重病前兆。在臨床上有其真實面,但過分強調上述問題的嚴重性,無所不用其極將醫療商品化正是現代醫療生態的現況。醫師如果不開幾顆藥給你吃,你會罵他沒醫德,因為藥廠早已利用廣告大肆宣傳,你也早已對號入座,自以為患上了類似疾病。

發明疾病的人不斷說服健康的人相信自己病了

每種疾病都有藥可治。相對的,每產生一種新藥就出現一種新病,也已成了大勢所趨。英語早巳有一個名詞專指這種現象: 「disease mongering」,即「販賣疾病」。發明疾病的人不斷說服健康的人相信自己病了,以便從中獲利:你是不是偶爾覺得倦怠、心情不好或凡事缺乏興趣?會不會有時覺得注意力難以集中?是不是很害羞?一接觸媒體,你會渾身不大對勁。你會發現自己也有媒體所講的那堆毛病:高血壓、社交恐懼症、飛行時差、網癮、膽固醇過高、隱匿性抑鬱症、肥胖、更年期、纖維肌痛、腸易激綜合症或勃起功能障礙。醫學專業社團、病人團體和藥廠輪番在媒體上大肆宣傳種種病痛,他們不停說明問題有多麼嚴重。

管它台灣要獨立還是被統一,給我藥!

每一個人一起床就要吃好幾顆藥。同樣疾病的人,手上的藥經常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個人化」醫療已經成為製藥企業高管、醫學總監和政治家們在談論未來醫療保健演講中的口頭禪了,現在講求的「精確醫療」,越來越多的疾病要經過基因分型才開出「量身訂做」的藥物給你吃。大多數抗腫瘤藥物已經都這麼做了。在醫學科學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了影像和其他診斷工具的迅猛發展。其中主要是DNA測序,它在過去10幾年裡發展勢頭強勁。並在2001年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可能要花費了數億美元。到2012年,測定個體基因組的價格已迅速暴跌到500~1000美元。這意味著通過DNA測序可以迅速地——在1到2天內一一檢測我們個體的生物學硬體即遺傳構成,而且價格還在下降。如此「個人化」醫療必定會越來越普遍,各種新藥的出現也必然越來越多。

當每一個人每天都吃不同的藥、專屬自己的藥;一旦你的藥被「敵國」代理了,停藥了,你一定會跳起來,已經管不了台灣要獨立還是被統一,關鍵是非得吃上「自己的藥」不可。這時候,你還會在乎鳳梨、釋迦還是蓮霧的事兒嗎?

*作者為文化觀察者,作品請參看JOE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