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水果只是前哨戰,藥品才要人命!

2021-09-25 05:50

? 人氣

一種新藥從研發開始,就被資本家炒作

從商業來看,製藥產業不同於一般產業,它的產程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的機遇和風險,比其他產業更複雜而且龐大,包括:在診斷和認識疾病以及在創製能夠預防、治癒、緩解或干預疾病藥物的過程中,日益顯現的科學和技術;而風險則是藥物本身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及不同的藥物傷害,過去,一些經過嚴格審核而上市的藥物,後來被證實對人體有害,藥廠賠償到關門的例子並不少見。製藥產業在企業本質上與其他產業另有一項最不同的,在於該行業的壓力除了來自商業上預期利潤,因為藥物是拿來「救人」的,因此藥商也必然有來自政府和國際法規和倫理道德的壓力,一個被認為是、並且也應該有道德倫理規範的行業,因為其產品關係人類的健康和苦難。醫藥產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泛,這個產業被投資者、經理人和政客一直玩弄著。一種新藥從研發開始,就被資本家炒作,政客甚至國家看準它是吸金法寶,以國家機器操弄進行投資,股票上市騙取投資大眾的辛苦錢。高端疫苗就是活生生的教訓,總統副總統帶頭做疫苗秀,等到國際不承認它的成績,不准打高端的國人進美國,竟然繃起犀牛皮的臉說「世界又不是只有美國」,真是對65萬已經接種高端疫苗的國人開起彌天的玩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藥、藥丸、醫生。(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指出,產品線的選擇、智慧財產權、影響開發哪類藥物、如何審批它們和怎樣給予定價的政府法規及計畫等相關問題,這些都與中國醫藥產業有高度相關。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中國近年新藥產業的迅猛崛起

台灣發展生技必是一條艱辛的路,製藥產業不能單打獨鬥,而必須結合不同領域的秀異份子才能一起打天下。中國大陸不是我們想像的,只會砸錢搶「代理權」。台灣很多醫師一畢業就急著走臨床,中國最優秀的醫學專業,往往選擇走寂寞的基礎醫學研究。也因此中國近年新藥產業的迅猛崛起,2008-2012年間,大量中國藥界「海歸」開始回國,過去是出去4個、5個才有1個回來,近幾年出去和回來人數已差不多相等。他們一回國就迅速成立了一家又一家的中小型生技公司,憑藉豐厚的資金來源做科研;因為熟悉全球的製藥國際市場動態,就積極在海外尋找市場價值高的藥物科研產品,比如復星對全球新藥產業非常了解,且整個組織的行動力非常高。

台灣一昧地砍藥價,如雪上加霜

中國公司更狠的一招是以「入股」來蠶食鯨吞國際大藥廠。用「入股換授權」的方式,不是只有中國如此,過去美國許多藥廠也是用這方式操作。製藥產業已經是一種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最高明的不是單單仰望國內某個像翁啟惠一樣的超級天才發明出一種神藥;而是有靈敏的嗅覺,清楚國際行情,知道具潛力的實驗室正在開發哪些高價值的新藥,再與他們合作。美國如此,小小的瑞士更是如此。中國復星學得也很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