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鳳梨到釋迦蓮霧,陳吉仲用嘴巴超前部署

2021-09-23 07:20

? 人氣

台灣鳳梨被中方下禁銷令已逾半年,市場早有預警釋迦和蓮霧被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只是重複地空談水果市場分散風險,毫無超前部署的具體作為。(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灣鳳梨被中方下禁銷令已逾半年,市場早有預警釋迦和蓮霧被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只是重複地空談水果市場分散風險,毫無超前部署的具體作為。(資料照,盧逸峰攝)

德國哲學家馬克思說過,歷史重大事件會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則是鬧劇。中國海關總署於今年2月以「檢出介殻蟲」為由禁止台灣鳳梨入關,但農委會並沒有從中得到教訓,時隔半年,中方又以同樣理由禁台灣釋迦和蓮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譴責之餘,依然只是重複地空談水果市場分散風險。回頭觀察這半年,毫無超前部署的具體作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以檢出「介殻蟲」為由,不只對付台灣水果,也對付過菲律賓、澳洲等國家。2012年中菲因黃岩島糾紛引爆南海主權爭議,當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以「介殻蟲」為由,對菲律賓的香蕉、鳳梨下達禁令,迫使大批菲律賓水果在港口發爛發臭。也因當時中菲糾紛,適逢兩岸大交流時期,台灣鳳梨伺機打開了中國市場。直到2016年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訪京前夕,北京才解除對菲律賓鳳梨與香蕉的封鎖,送給了他一個大禮包,中菲盡釋前嫌。可見「介殻蟲」只是一個藉口,背後的政治動機才是微妙關鍵。而此刻中國正以貿易為武器,逐步收回昔日給予台灣的兩岸紅利。

「鳳蓮」早有預言,還是只會撒錢

對於台灣釋迦、蓮霧登陸被禁,總統蔡英文表示:「中國這種做法已經違反國際貿易組織(WTO)規範,要循各種管道為台灣農民討公道。」但蔡政府要如何「討公道」呢?如今,兩岸對話與協商管道停擺下,只能上綱到WTO機制。而當前兩岸水果進出口是不公平貿易,台灣禁止中國大陸600項水果進口,反而中方開放台灣農產品進口,這本身就帶有貿易歧視,現在中方以技術性理由禁止台灣水果入關,台灣若把此事告上WTO,不但站不住腳,而且也曠日廢時。因為兩岸2010年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即是優於WTO的最惠國待遇(也就是「WTO+」),當時陸委會還談判爭取到18項農產品(包括文心蘭、茶葉、石斑魚、虱目魚等)列入早收清單,這些是陸方讓利之果。而當年的陳吉仲,則是「反服貿大將」,他們主張既要抗中紅利又要對岸讓利——但全世界哪有這等好康的事!

中國宣布20日起暫停台灣水果釋迦、蓮霧輸入。圖為台灣釋迦與蓮霧。(柯承惠攝)
中國宣布20日起暫停台灣水果釋迦、蓮霧輸入。圖為台灣釋迦與蓮霧。(柯承惠攝)

今年2月中國開出經濟制裁第一槍,禁止台灣鳳梨銷往中國大陸,當時就有網友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之名為「朱鳳蓮」預言,繼鳳梨之後,緊接著就是蓮霧。果然,不只蓮霧,連釋迦也包括在內,銷往中國前3大的鳳梨、釋迦、蓮霧皆中招,而且各占銷中比重高達9成以上。當中秋節前夕傳出中方禁止台灣釋迦和蓮霧入關時,並沒有引發國人太大詫異,因為市場與輿論早有預警。令人驚愕的是,陳吉仲又再狂砸10億元補助,空談分散市場風險,顯然這半年來「只抄錢、沒部署」。

官員腦袋「冷凍」,只知內宣應付

先看鳳梨的前車之鑑,農委會2月投入10億救市基金,因為有日本、澳洲願買鳳梨,還有國軍弟兄吃「愛國鳳梨」,鳳梨價格才沒有發生預期性崩盤。不過,這次中方禁止釋迦的衝擊會比鳳梨大,因為鳳梨釋迦集中銷往中國市場,短期內難以扭轉,中方的禁銷令對台東果農衝擊最大。對於分散市場,農委會國際處回應:「生鮮釋迦不能外銷日本,但冷凍釋迦可以。」顯然,農委會並未從半年前鳳梨遭禁的經驗裡學到教訓,現在面臨釋迦、蓮霧被禁,又只是重施冷凍外銷的故技,老調重彈,無視於當前「消費者導向」的時代趨勢,未曾認真開拓客戶與訂單。試問農委會官員們,可知誰是潛在的客戶群?若要轉銷其他國家,短期內這麼大的量,又該銷到哪裡?

民進黨執政五年來,持續空談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空談分散市場的新南向政策。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去年2020年,台灣鳳梨約10%外銷到中國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的100倍;台灣釋迦約20%外銷到中國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的200倍;台灣蓮霧約8%外銷到中國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的600倍。蔡政府執政以來,不斷砸錢說要力推「新南向政策」,結果台灣經貿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暫且不論製造與服務業,只看農業的表現即知,這些年所謂的「推動新南向,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風險」,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大內宣。

20210302-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行政院長蘇貞昌2日出席「米鳳有約-是誰住在屏東的大鳳梨裡」記者會。(盧逸峰攝)
民進黨執政5年來,持續空談分散市場的新南向政策。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行政院長蘇貞昌3月2日出席「米鳳有約-是誰住在屏東的大鳳梨裡」記者會。(盧逸峰攝)

上次中方發布禁止鳳梨登陸事件,讓台灣農政單位措手不及,這次釋迦、蓮霧在盛產季節前2個月就出手,中方擺明就是要從源頭整個砍掉供應鏈。離譜的是,身為農政單位的首長,陳吉仲竟然變身為名嘴,自爆「下一個可能是茂谷柑、檸檬等柑橘類水果」——然後呢?農委會就沒有然後了!

中方項莊舞劍,台灣豈能大意

兩岸水果貿易,當然涉及美中地緣政治的博弈。今年2月台灣鳳梨卡關,時值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之後,又與台灣開放美國萊豬息息相關。拜登延續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中的強硬經貿政策,沒有取消對中商品所新增的關稅;美軍機艦更頻繁出現在南海、台海;美國也就香港、新疆等人權問題譴責中國,美稱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最近,台灣釋迦和蓮霧又遭卡關,時值美國「認真考慮」我駐美代表處更名,中國經濟制裁台灣的背後動機,顯然劍指美國。

從鳳梨、釋迦到蓮霧,折射出兩岸關係的冷暖,也戳破了蔡政府聲稱分散市場的神話。台灣水果之後,下一個會是什麼?其實還有ECFA的早收清單產業:石化、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如果這些商品登陸也被卡關,該怎麼辦?政府如何因應兩岸脫鉤(decoupling)?這些是蔡政府早就該未雨綢繆的事。一旦ECFA早收清單中的製造業遭卡關,屆時,恐怕不是只有「大撒錢、愛國心」就能解決的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