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敏專文:穿制服的藝術家─中共文藝政策就是一把驚鳥之弓

2021-09-19 07:20

? 人氣

研究魯迅的大陸學者朱學勤認為,魯迅後期成為左翼文學家,其實是他「誤入歧途」的選擇。在接受BBC記者采訪時,朱教授說,反思當年魯迅走過的路,他在上海被左翼文學青年包圍,先做左聯的盟主,後來又陷入左聯的宗派糾紛,導致他當時的思想和文學成就都大大退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左聯也好,文藝家協會也好,雖然受到中共的幕後操縱,嚴格説起來,還是屬於民間團體,對社會文化,不能說沒有貢獻,對新作家的培養也是有功績的。

新的幽靈並沒有在上海的上空盤旋,而是出現在陝北的延安。

毛澤東不認為藝術可以獨立在政治之外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宣部在延安楊家嶺召開「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毛澤東在開幕和閉幕會議上的講話,為中共的文藝政策,為作家的使命,正式定了調。

配合當時的整風運動,毛澤東強調,文藝工作者首先要面對的是「為什麽人服務」的「根本問題」,「原則問題」,其次是如何去服務的問題。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為政治服務是個基本原則。這是毛澤東師法史達林的説法。

毛澤東。(美聯社)
毛澤東強調,文藝工作者首先要面對的是「為什麽人服務」的「根本問題」,「原則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是文藝批評的唯一標準。毛澤東否定了為藝術而藝術、超階級的藝術的存在,也不認為藝術可以獨立在政治之外。如果說,藝術要刻畫人性,反映人性,那麽根本的問題就在於人性只有具體的人性,沒有抽象的、普遍的人性。因此,汎論人性為文藝理論的基礎是錯誤的。刻畫無產階級的人性,人民大衆的人性才是創作的正途。共產黨既然是無產階級的先鋒,文藝工作者就必須成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機器中的齒輪和螺絲釘。

參與延安座談會的文藝工作者,能夠感覺到毛澤東向他們抛出的緊箍咒嗎?

毛澤東在講話中,特別推崇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兩句詩。他解釋前句對敵人,後句對人民大衆,文藝工作者應拿來當做座右銘。可是毛澤東吹捧魯迅的筆法時,卻又語帶玄機。魯迅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在毛澤東看來,卻不能應用在革命的隊伍中,對於革命人民和革命政黨,「必須廢除諷刺的亂用。」

聯想到延安座談當時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整風運動,毛澤東顯然是意有所指的。人們不免要為王實味捏一把冷汗。王實味的作品《野百合花》正是諷刺當時延安革命隊伍中「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不平等現象。王實味後來果然難逃被大刀砍死的命運。

魯迅如果還活著

被奉為「文壇祭酒」的魯迅,他的門徒蕭軍、胡風後來也難逃被批鬥的命運。

胡風的罪過在於他抱怨作家頭上被放了5把刀子:

  1. 要創作,首先須有共產主義世界觀。
  2. 只有工農兵的生活才算生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不是生活。
  3. 只有思想改造好了,才能創作。
  4. 只有過去的形式才算民族形式。
  5. 題材有重要與否之分,能決定作品的價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