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內褲裡的革命:月事史

2021-09-16 12:10

? 人氣

隨著CMC棉條廣受歡迎,一場真正的月事災難也因此引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使用者開始回報奇怪病症,單單在1980年,美國就爆發逾800件使用棉條引發的病例,其中有38人死亡。患者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皮疹甚至休克等症狀,還有些人因此截肢。醫學研究遲至1989年才證實,超強吸收力的新型棉條置入過久,容易造成陰道乾裂,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 syndrome,TSS)。

幸好後續研究顯示,約1/3的人體內原本就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只有不到3%的女性帶有含毒特殊菌株,因此只要按時更換並正確使用,TSS發生的機率非常低。不過這次事件已經嚴重打擊棉條市場,過了數年才漸漸恢復。

相較於棉條和衛生棉都以吸收經血為主,以放進身體「盛接經血」為主要功能的月經杯(menstrual cup),雖然在台灣合法販售不到10年,其實早在1860年代就已問世。和衛生棉極其相似的是,月亮杯早年也因為「置入性」而乏人問津,更不用提塑膠與矽膠都曾是昂貴原料,讓月經杯難以量產。

當女性開始擁抱棉條時,廠商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間多次嘗試月亮杯,不過這次的市場阻礙來自新興衛生觀念——當時「拋棄式」概念與衛生清潔緊緊相連,女性難以接受重複使用的月經杯,廠商縱使推出拋棄式月經杯,還是不敵疑慮而敗下陣來。

到了20世紀與21世紀交界,環保概念愈來愈普及,大眾開始認知到,衛生棉與棉條之內放了許多人造纖維等材質,如同塑膠一樣會對生態形成嚴重衝擊,一次性使用的概念被視為破壞環境的元兇,重複使用的古老心法也被重新接納,布衛生棉、月經杯才開始回到大眾眼前。此時人們也已了解,俗稱處女膜的陰道冠並非一道薄膜,不會輕易被月事用品破壞。(破了也不代表羞恥!)

月經杯、月亮杯。(Unsplash)
隨著環保概念愈來愈普及,可重複使用的月經杯開始回到大眾眼前。(Unsplash)

It not a period.

歷經漫長的數千年,女人走到了新的里程碑,抗拒著毫無根據的禁忌與羞恥感,克服了對觸碰陰道和經血的心理障礙,才終於能在2021年的今日,選擇各種不同功能的月事用品。近年還有月經褲、月經碟片等產品持續問世,都是能夠改善經期生活的創意果實。

然而,這些成果至今還只停留在已開發國家裡,即便在歐美或台灣,仍有數不盡的女性因為經濟處境和性教育的缺失,沒辦法接觸到正確的月經知識,也無力嘗試好用的月事產品。

值得慶幸的是,女性沒有滿足於自己的方便,近年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和月事品牌,都紛紛把月經教育視為重大任務,積極向所有族群、所有地區的女性傳達月經也可以正向、舒適的核心觀念。德國團體 WASH United 成功遊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自2014年起將5月28日訂為世界經期衛生日,鼓勵人們更重視女性經期健康;台灣亦有小紅帽、愛女孩 Love Binti 等組織,分別關注在地與東非的弱勢女性,提升她們的經期衛生。

月經本是自然生理現象,也是人類得以繁衍的關鍵機制,擁有月經的女性卻在暗影中活了幾千年,直到現在還有數十億人等待從「月經羞恥」的觀念中被解放。月經與月事用品的歷史回顧,恰好反映了女性最基本的權利如何受到社會層層制肘,但也提醒了我們,女人的堅韌、創意和團結終將繼續突破一道道障蔽,直到全體女性都擁有自由的身體和心靈。(完)

本文原刊自《世界走走》:內褲裡的革命:月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