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蔡英文可不是靠「戰鬥綠」當選的

2021-09-16 06:10

? 人氣

政黨有權力選擇自己的路線,既名為路線,就有清楚的戰略及目標,「反美」路線和台灣多數民意相反,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沒有對錯可言,國民黨可以選擇人少的那條路,就像歷史上許多使命型或任務型政黨一樣,但世界各國的使命性型黨,大都是從小黨到大黨、最後甚至參與執政,例如歐洲許多國家的綠黨即是;相反的,國民黨從曾經一黨專權、民主化後成功轉型用選票成為執政黨、成為在野黨後再執政,然後又在野,但既是最大在野黨,目標當然是再次執政,提出最多數人支持的主張,而不是愈走人愈少的使命型政黨路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戰鬥藍」落入綠營框架 恐難擴大支持

國民黨鷹派聲勢高漲,黨內有張亞中暴起,介於黨員與泛藍陣營之間也有「戰鬥藍」的呼聲,起因正是蔡政府失策、國民黨卻無法監督的挫折感;但弔詭的是,「戰鬥藍」的主張,從中華民國認同到強化監督政府,其實就是一般國家正常的在野黨作為,其間不論是對政府疫苗政策的質疑、到監督政府紓困作為,符合多數選民的要求,都算是溫和的主張,何來「戰鬥」意涵;當溫和的主張成為「戰鬥」,監督被視為激進或叛國,在野黨恐已自動進入民進黨的框架及設定。「戰鬥藍」也許形象鮮明,但能不能擴大支持,才是最大考驗。

相反的,蔡英文則擅長以中性的方式來包裝激進的主張,例如,不提兩國論、也不談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蔡英文這幾年來多次主張「中華民國台灣」是全民最大共識,此舉引發綠營獨派不滿,但卻為蔡英文爭取到最大可能的中間選票;不同於馬英九,大家看不出蔡英文對中華民國有多少認同感,在官方有意無意淡化下,中華民國在台灣已沒有多少精神傳承,蔡政府也陸續推動台灣正名措施,即使如此,一個未必誠心正意的「中華民國台灣」,卻讓蔡英文選票收穫頗豐,拉攏的可是年輕世代一整塊的版塊位移。

少數人「尾巴咬狗」是蔡政府慣性模式,但說到選舉,蔡英文很清楚,只有爭取到最大支持才有贏的機會,雖然過程未必光明正大;但觀察國民黨這次黨主席選舉,已看不出有爭取最大支持的企圖心,國民黨走入衰微也許是宿命,唯一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因此失去一個尚有規模的監督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