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Delta入侵後的防疫思維該改變

2021-09-13 07:20

? 人氣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DELTA入侵後宣布餐廳取消內用一周。(資料照片,圖/李梅瑛攝)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DELTA入侵後宣布餐廳取消內用一周。(資料照片,圖/李梅瑛攝)

雖然擔心受怕、一防再防,但該來的還是來了,台灣還是難擋Delta病毒的入侵,而當此刻來到後,從政府到民間面對疫情的態度、防疫的思維,可能都有必要稍作調整改變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如所有的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在傳染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產生變異,Delta 變異株開始時被稱為「印度」變異株,由於其傳染力更強,估計 R0 值為 5-9(一個人至少可以傳給 5-9 個人),傳染力比先前的Alpha高出 40-60 %,重症率也更高,以同樣未打疫苗者而言,得到 Delta 住院的機率是 Alpha 2 倍。面對Delta,現有全部疫苗防護率都下降,也因此全球專家都聞Delta色變,Delta也取代Alpha成為全球主要病毒株。

上周新北市板橋某間幼兒園爆發群聚感染案例,之後情況愈演愈烈,外界都擔憂是Delta變異株感染,台北市長柯文哲說,若有Delta病毒株,就要將學校停課標準的警戒管制升級;而在證實是「Delta入侵」後,新北市府宣布9日到15日為期一週,餐飲場所恢復禁止內用;中央指揮中心則甚至表示,如新北疫情未控制住,「不排除全國再度升回3級警戒」。

雖然大家習慣說「疫情如戰爭」,不能掉以輕心,必須以最高規格面對,但面對Delta來襲,是否仍該再完全延用過去那招不問代價的「封鎖、清零」,是有再斟酌的餘地了,或許可看看國外的案例。

去年被視為防疫成功而普受讚揚的紐西蘭,3周前紐西蘭發生第一起 Delta 病例,全國馬上進入最高警戒,再次封城、全民在家防疫,3周後終於讓疫情降下,但也有 800 多人染疫。紐國總理承認「這個國家是最後一批仍然追求零新冠病毒的國家之一」,目標就是要消除這個病毒。但實際上,民眾付出高昂代價後,許多地方還是無法消除病毒,因此「清零」政策也開始被質疑。

另外一個同樣被視為防疫作得不錯的新加坡,原先也是力行嚴厲的封鎖、清零政策,今年以來面臨過疫情反覆起伏的困境,但現在已經調整政策。8月底星國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眾演說時說,雖然說病毒總是在找機會突破防線,「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但也明確說出,新加坡原本採取「病例清零」的策略,現在正轉向「與病毒共存」。

再看另外一個幾近有「偏執狂」現象的清零國家:中國,一個有14億人口的國家堅持要清零,確實是相當偏執狂。中國去年先倒在疫情中,但之後卻透過嚴厲的封鎖、檢測、大規模的方艙醫院等方式,不但控制住疫情、讓疫情緩和,甚至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達到「清零」,被專家視為「防疫奇蹟」。

但現在同樣面臨Delta入侵的壓力,從Delta攻陷江蘇南京祿口機場開始至今,疫情已擴散至17個省市,全國現在有144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這可是疫情防治常態化以來的最高數量,也讓各界對「清零」政策的討論趨熱烈。

因為,面對傳播力更強又防不勝防的Delta病毒,要「清零」是更難、代價也更高─廣州出現幾個確診案例,馬上進行檢測,短短2周內對1600萬人進行檢測,發現33例感染病例;8月初武漢發現案例,馬上對全市1100萬市民啟動全員全面核酸檢測,人口900萬的南京則更已先後進行4輪的全面檢測…….。

也因此,不僅國外專家質疑中國的「清零」政策的價值及是否還能持續的可能,連中國內部都有不少質疑聲浪。

國外案例雖然不宜完全照抄,但確實還是有可參考之處,能清零當然最佳,但如已難如願、代價過鉅,則是否值得作就要再衡量。當然,要調整到「與病毒共存」的狀態,還是要有一個前提條件:更高的疫苗施打率。

星國能採「與病毒共存」政策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加坡已有高達8成以上人口,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李顯龍說,即使長期封鎖,也已不太可能將新增確診病例降至零,但「接種疫苗和額外防疫措施能使我們得以與病毒共存」。如果施打2劑疫苗(或追打第3劑等)後,能把致死率壓到接近流感的程度,其實新冠就「流感化」了,這也是星國轉向「與病毒共存」的原因與本錢。

台灣現在或許還無此「本錢」,但在出現幾個Delta案例後,就鋪天蓋地、立馬大幅提升警戒、禁止內用、甚至考慮回到三級,是否有此必要亦是該再斟酌評估。如果還是採取舊法,稍有案例即這個禁止、那個不可,社會付出的代價太大,而且,承受這個代價的是少數人,且多為社會較弱勢者,這種作法終究難持久。

當然,厚植實力、累積本錢是必要的,台灣打完兩劑疫苗的比例只有個位數字,相較星國的80趴,相去千里、是該加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