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果真是「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2021-09-16 05:50

? 人氣

記者蜂擁而上,追逐「有梗」的人物和新聞已成常態。(資料照,方炳超攝)

記者蜂擁而上,追逐「有梗」的人物和新聞已成常態。(資料照,方炳超攝)

我在媒體當過記者與編譯,對於「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嘲諷,原先不以為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遺憾的是,台灣的「無冕王」太不爭氣了,我可以諒解記者無法抗拒高層指示的苦衷,也可以理解個人信念衍生的偏執,但我不能無視於信口開河的無稽報導!

三個荒唐無稽的事證

隨意從舊聞到新聞列舉三例為證。其一,在101大樓接近完工之際,有媒體刊出一篇報導,宣稱該大樓頂層和地面之間溫差很大,地面是「揮汗如暑」而頂層是「寒風怒吼」──記者、編輯和採訪主任三人都忘了小學自然課的「平均每上升100公尺下降0.6度」,同時也忘了自己登山健行所累積的生活經驗!

其二,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及其夫人張淑芬低調結婚之際,有媒體取得張夫人年輕時那「盛世美顏」的照片,然後就開始自編自導的說故事,宣稱張忠謀的擇偶標準顯然以顏值為先──事後張夫人看不下去,直接跳出來斥責那篇報導只是拿著一張舊照片做文章!

台北101、臺北101(圖取自Pixabay圖庫)
台北101低層和高層溫差並不會造成地面是「揮汗如暑」而頂層是「寒風怒吼」。(圖取自Pixabay圖庫)

其三,近日對岸整頓演藝界,台灣藝人張鈞甯也被掃到颱風尾,因對岸小粉紅控訴而公開澄清自己並非台獨份子,隨後回台時被記者在機場捕捉到形影,報導中宣稱「眼神空洞……面容超憔悴」──照片顯示,當時張鈞甯戴著超大鏡片的墨鏡,還用口罩遮住下半張臉,怎麼可能看出眼神空洞且面容憔悴?

三個事證完全相同──沒有訪問當事人,沒有設法查證,甚至沒有根據邏輯和經驗來進行判斷。雖然三者皆屬「小事」,但根據先賢告訴我們「由小見大」,我們不難推斷每天應該都會出現許多荒唐無稽的報導,問題只在於我們無法逐一推敲甚或查證。

角色期望與現實

按理,我們是經由媒體報導來得知天下大事,因此我們對記者的期望,應該是做出客觀正確且深入詳盡的報導,不受制於權力壓制,金錢賄賂,及個人偏見等等,扮演著「無冕王」的角色,促使新聞報導成為制衡國家領導人的「第四權」,進而讓民眾獲得正確的資訊以及用選票進行「終極制衡」的能力。

但這種期望非常不現實。首先,媒體需要發行量或點閱量才能存活,而這兩者取決於閱聽眾,但歷史證明客觀正確且深入詳盡的報導未必受到歡迎。例如,西方的傳播學老早就指出,開發中國家的媒體仰賴3S來存活──3S是指性(sex)、運動(sport)、和明星(star)。又如,早期《自由時報》以不漲價來挑戰「兩報」(指《聯合報》、《中國時報》)之際,許多民眾的反應都是「一樣的新聞,幹嘛要多花5塊錢」。

其次,許多媒體高層都有明確的黨政色彩,新聞報導不可能無視於這種來自上頭的壓力。台灣的「三民自」與「中時聯」就是反映這種關係(中天新聞台被被迫讓出52台後已經退出第一線),而即使沒有這種黨政關係,實際上也如同《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影集所述──你不能罵老闆的朋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