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民調決定候選人根本是個笑話!

2018-01-29 06:40

? 人氣

政黨的初選距離正式選舉,通常還有個一年半載的,今日的領先者,並不意味著三兩個月以後,不會落居人後。誰能預測正式選舉時,甲乙兩候選人誰的後勁較強?誰能壓過現任對手?年輕的候選人後勁一定較強嗎?年長有經驗的候選人一定能贏過政治素人嗎?誰又知道屆時誰會鬧出醜聞緋聞?距離正式選舉時間越遠,準候選人實力越是接近時,對比式民調的風險,風險其實蠻高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就像買股票一樣,你是要買進利多出盡的股票呢?還是寧願買進一支潛力股?

搶頭香的謝立功與妻子一起完成領表、登記。(圖/張毅攝)
前移民署長謝立功參與國民黨基隆市長提名初選,因為民調公司搞烏龍,上午民調獲勝,下午却以些微差距落敗,圖為謝立功與妻子一起完成初選領表、登記。(圖/張毅攝)

透過民調尋尋覓覓設法找出最適當的候選人,其實,尋覓到的不過是現階段選民主觀上較喜歡的候選人罷了,卻往往不是最適合從事民代或行政首長的人。何況,民意如流水,今天的媒體寵兒,明天很可能被打成過街老鼠;今天的政壇明星,明天很可能遭人用一卷綠影帶或是一則網路新聞,就給黑了!當年民調篩選出洪秀柱,都能被黨中央臨陣換將,如今,回過頭來主張三七開的半民調還是全民調,又如何合理化換柱的動作呢?

好些有意參選的人士主張,政黨初選時應該舉辦電視辯論會,庶幾能夠矯正互比式或對比式民調的缺點。像民進黨若干縣市的初選便已展開了電視辯論。

這又是個蠻弔詭的主張。

首先,研究證明,電視辯論這玩意兒,收視率並不高,能夠影響選民決策的也很有限。邏輯上,觀看電視辯論的選民比較關心政治,平日政治資訊也較為豐富,他們對候選人的好惡多半已經定型,辯論會不太會改變他們的抉擇。至於不看電視辯論會的選民,邏輯上,他們比較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政黨的初選。既然電視辯論是為了幫助選民在初選階段了解候選人,那麼,電視辯論結束後緊跟而來的民調,是不是應該先詢問受訪者有沒有觀看電視辯論呢?受訪者中有觀看電視辯論的和沒有觀看電視辯論的,他們對候選人的意見權重(weight),應該是一樣的嗎?如果,是一樣的,看與不看電視辯論根本無關受訪者的抉擇,幹嘛要辦電視辯論?如果,絕大多數的選民和受訪者壓根兒不看電視辯論,那麼,舉辨電視辯論又有何意義?

回到問題的癥結點。

現今提到所謂互比式還是對比式民調,都針對全體選民的「全民調」,政黨並不會另行針對全體黨員進行意見調查。換句話說,全民調意味著黨員對提名候選人的意見,和非黨員對提名黨籍候選人的意見,是同等重要、等量齊觀。那麼,黨員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進一步問,如果全民調真能保證篩選出勝率最高的候選人,那麼,民主政治還需要政黨嗎?照民調決定候選人的邏輯,縣市首長、民代等公職人員用全民抽籤產生,豈不更民主?

政黨的最主要功能之一便是培養各階層政治領袖,在選舉時推出適當的候選人。台灣兩大政黨迷信全民調來決定候選人,恰恰說明了兩大政黨平日疏於培養各階層政治領袖,也先驗式地預告了網路時代政黨的式微!

容許我再說一次!用民意調查來決定提名甚麼樣的候選人,根本是個笑話!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