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口不足3百萬的小國,為何讓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這麼在意?

2021-09-02 20:10

? 人氣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AP)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AP)

立陶宛決定與台灣互設代表處一事引來中國的外交和經濟報復,為什麼一個人口不到300萬的小國與台灣發展關係會讓北京如此憤怒?這涉及到中國方面的重要考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茲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7月初宣布將在韓國、新加坡及台灣設立代表處,為立陶宛擴大外銷市場、強化經貿關係,台外交部長吳釗燮隨後也宣布,雙方經過協商後同意,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這也是台灣在歐洲國家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中國對此做出強烈反彈,8月10日發表聲明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11日說,立陶宛允許台灣政府以「台灣」名義設「代表處」是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中方有權也應當作出正當合理的反應。」

除了召回大使的大動作外,立陶宛媒體也報導,中國國營企業中鐵集裝箱通知客戶,因兩國關係緊張,八月底和九月份所有從中國直達維爾紐斯的鐵路班次都將取消。此外,立陶宛對中國的一些農產品出口也遭到中方停止更新和批准進口許可的命運,而立陶宛方面並沒有接到中國官方的正式通知。

踩中國紅線

分析人士說,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之名設辦事處已經踩了中國的紅線,北京對立陶宛祭出召回大使的外交大動作不僅為了殺雞儆猴,防止其他歐洲國家起而效尤與台灣發展關係,北京更大的擔憂是更多中、東歐國家退出原來與中國「17+1」、但立陶宛退出後成為「16+1」的合作機制。

布魯塞爾研究機構俄羅斯、歐洲和亞洲研究中心(CREAS)主任方嫻雅(Theresa Fall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對北京「明顯是一個紅線。他們不想要任何人與台灣有任何關係。那是一個紅線。但我也認為這些人…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紅線,你不能做什麼。他們不在乎給這會給其他國家甚麼印象。他們在這個問題上不在乎外交形象」。

方嫻雅說,讓她感到意外的是第一個退出中歐和東歐國家與中國「17+1」對話機制的是竟然是立陶宛,而不是已經謠傳一年多的愛沙尼亞。

「我認為立陶宛已經做出了清楚的選擇,這是為了民主。我真的認為他們的領導層對此非常堅定。我認為他們應該得到稱讚和表揚。我認為他們是對歐洲其他國家一個健康的提醒,那些國家在涉及價值,尤其是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打交道方面仍然處於某種灰色地帶。雖然立陶宛實際上是一個小國,不過他們的確閃閃發光,因為他們真的是一面照著其他歐盟國家的鏡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