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欽專文:讓鏡子發聲─評曾啓明的〈鏡.語〉

2021-09-04 05:50

? 人氣

之所以選擇鏡子,是因為它在很多文化傳統中具有特殊功能和意義的器物,比如指引來生、製造光明、開光避邪、託付靈魂和照妖顯怪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該作品中,鏡子也具有多重含義。其指引來生和託付靈魂的內涵讓它成為悼念逝者、為亡靈們送上一場遲到的告別儀式的仲介;它與照妖鏡的聯繫也可以暗示藝術家所期望的進行暗箱操作導致無辜死亡的當權者能為人民所識別,就像照妖鏡讓妖魔鬼怪無所遁形一樣;同時,在台灣最重要的公共場所──自由廣場──鋪開這麼多的鏡子,它也可以有明鏡高懸的意思,引喻艮古以來老百姓所希望的公正執法和清明政治。

曾啓明用點滴瓶的水液在大太陽曝曬的地面上書寫台灣新冠死者的案號,文字一寫完,立即被陽光蒸騰消逝。(大眾葬文化行動祭籌委會提供)
曾啓明用點滴瓶的水液在大太陽曝曬的地面上書寫台灣新冠死者的案號,文字一寫完,立即被陽光蒸騰消逝。(大眾葬文化行動祭籌委會提供)

作品名稱中的「語」字也有兩重含義,既可指示「失語」也可代表「發聲」。曾啓明認為「失語」是現代人的共通現象,因為大眾被塑造成以消費(包括物質上的,文化上的,政治上的)為人生目的的個人主義者,難以形成捍衛公共利益的能夠威懾當權者的共同發聲。生活在這個一切為了經濟發展不敬鬼神更不用提死者的年代,逝去的生命,不管是因為自然災害或權力鬥爭,往往只變成政府文件上無足輕重的統計數位,比如新冠死亡者就只剩下一串串案號數字。

提供儀式性場合讓民眾集體「現身」

曾啓明因此希望這個作品系列可以提供一個儀式性的場合讓民眾集體「現身」然後「現聲」,既為無法言語的亡靈們也為還活著的自己發聲,也就是把失語的狀態經過民眾的共同參與轉變成能夠為公平正義發聲的狀態,從不得「語」到得以「語」。

在由100面鏡子構成的物質和空間基礎上,曾啓明將在現場進行即興的行為藝術表演。雖然目前還無法預測他如何或許,經由〈鏡.語〉這個作品,鏡子能夠成為台灣民眾發聲的一個象徵物。

*作者為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藝術史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