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幼兒遭灌毒虐死還被酸「他爸想發喪子財」!她10年奔走最心碎死亡現場,看盡被害人哀歌

2021-08-31 08:40

? 人氣

20210719-王薇君。(柯承惠攝)
王薇君深知媒體報導可能與家屬認知有落差,因此也時常出面與記者協調、作為雙方溝通橋樑(資料照,柯承惠攝)

王薇君曾碰過一個兒虐致死案件最後結果是幼兒園負責人不起訴,那天很多媒體急著找受害媽媽訪談,王薇君先勸記者:「能不能去訪律師就好?」有些記者不想放棄,王薇君也試著詢問家屬意見──那媽媽說她很為難、每次被訪完心都很痛,王薇君便提醒:要有媒體報導才有機會改善體制問題。那媽媽非常不希望未來有別人可能也跟她遭遇一樣的傷痛,後來也願意接受媒體訪談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8年5月份發生板橋朱姓男子將女友殺害分屍案件,王薇君也陪在家屬身邊。雖然有些人會質疑被害人曾出國留學、家境好像不夠「可憐」,王薇君明白傷痛無分貧富:「我們要給的不只金錢、是要讓他感受到社會還有溫暖,這些都會影響他往後能不能繼續走下去……」

王薇君不只在板橋分屍案裡協助遺體修復,也協助家屬面對媒體。案情太過慘烈,媒體自然狂盯家屬、盯殯儀館、找不到家屬就問同學問鄰居問路人──王薇君明白媒體怕「獨漏」也深知不宜過度打擾家屬,便先替家屬成立媒體群組、承諾有消息一定告知記者,接遺體離開殯儀館時也請媒體不要打擾,那天竟然就真的沒有任何記者纏著跟車。家屬也因這些經驗重拾對媒體信任,死者哥哥開始願意接受訪談,車上沉澱情緒5分鐘後就出面。

被害人權益保障迫在眉睫:先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才能去承接重大刑案家屬的生活

王薇君不只向家屬解釋司法流程、陪家屬應對媒體,她也希望司法能夠改革、能對被害人更為友善,她成功推動的一項變革,就是讓被害人不必在法庭上宣讀身份證字號與住址──法庭現場不只有被害人家屬在、加害人親友也在,家屬就算想主張嚴懲罪犯也怕被找上門報復,因此王薇君在司改國是會議建議改進。雖然當下有很多法律人酸「妳不懂法律,法律不是妳想改就改」,王薇君依然堅持具結可以用寫的、不必投影給法庭所有人看,「不適當的法律為什麼不能改?」更改之後,被害人也不必那麼擔心了,可以更安心地發言。

至於賠償,雖然現行《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給的是「補償金」、先由國家撥款再向加害人求償,事實上能擔負一條人命賠償金的加害人少之又少、這錢幾乎追不回,也因此審議庭總會再三檢視被害人家屬經濟能力、對案件應負多少責任、幾乎是秤斤論倆在談金額,對此王薇君也希望制度能改進:「案件會發生是因為政府沒做好,這些應該是國家對被害人的一個『歉意』。」

更重要的,是陪伴家屬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志工也應有專業敏感度,搞清楚什麼能講、什麼不能講,才能讓家屬安心釋放傷痛──錯誤的「安慰」會帶來多大傷害,這點王薇君就深刻感受過,例如當年她為王昊之死包圍司法院靜坐抗議,有個資深檢察官拿佛書過來要她「放下」、她當下只想拿書砸對方;她也曾碰過網友打電話「安慰」直說王昊上輩子可能欠凶手什麼、是因果輪迴,她當下差點摔手機,對電話另一端狂吼:「你說什麼鬼話!那再上上輩子是不是他們對王昊做什麼?」

許多被害人家屬大聲要求的安慰是「死刑」,這在王薇君看來意義已不只凶嫌怎麼判,而是:「他們是想讓這事件在自己人生畫下句點,如果兇手沒有死刑,這事好像永遠沒有完結……」該怎麼讓家屬回歸生活,作法也不會只有死刑,真正重要的是這過程能否有人讓家屬覺得情緒被接住、可以好好抒發、不被說教,這樣家屬才有機會脫離傷痛。

20210413-犯罪被害人專題配圖,夜景車軌。(顏麟宇攝)
能否有人讓家屬覺得情緒被接住、可以好好抒發、不被說教,這樣家屬才有機會脫離傷痛(資料照,顏麟宇攝)

陪伴被害人需要注意的細節之多、不是人人都能同理被害人處境,王薇君也坦言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工作人員雖然熱心,2011年王昊案發以來她卻不覺得自己有被幫助到。也因此,王薇君近10年以專業與同理心接住每個受傷的生命,她也深切盼望未來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能有更多專職專業人員,畢竟當年一個分會只有2名正職、到現在最佳狀況也只有5個。

「先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才能去承接重大刑案家屬的生活、心理需求。」王薇君說。傷痛使王薇君從一個平凡家庭主婦走上司法改革之路,近10年奔走於各種最心碎死亡現場、看遍無數被害人無助身影,當社會有更多的「王薇君們」,或許,被害人面臨的最深沉陰影也能透出一絲光線。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