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土地謄本,見證國土變私有

2014-11-06 16:42

? 人氣

台北市林森北路十一號的土地謄本,不僅說明百年來的變更過程,更讓外界窺見,在台灣光復後,這塊土地如何從國有地淪為「私立財團法人」口袋的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片千餘坪的國有地,歷經五度異動,成了私有資產;一份百年的土地謄本資料,竟意外揭露百年權貴家族,如何讓台北仁濟院從「官立慈善機構變身」變為「私立財團法人」的流轉祕辛。

溯源!

加油站土地 業主原為國庫

本刊調查,現在租給中油經營加油站的台北市林森北路十一號的土地,地號為中正區成功段一小段0240-0000,所有人正是與連家關係密切的「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台北仁濟院」。根據日治時代的台帳及土地登記簿謄本 (註)證實,目前被登載為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台北仁濟院的這塊土地,在日治時代登載的業主是國庫、管理者為台灣總督。

根據這份地段為大竹圍段、地號為36番地的土地台帳謄本顯示,最早該筆土地謄本可追溯到日治的大正一年(即民國元年,1912年),將台帳謄本對比土地登記簿可發現,在大正一年,該筆土地面積為1.4022甲,土地業主為國庫、管理者為台灣總督,土地登記原因為「保存」,顯見該筆土地當時為國有地。

到了大正4年,該筆土地「移轉」,台帳上登記面積因分割降至0.4673甲,移轉原因在土地登記簿上載名為「交換」,取得者則為「地方第一黃區」,但管理者仍為「台灣總督」;地政人員解釋,日治時代為了市區計畫,初期有很多國有地交換的情況發生。

大正六年,該筆土地第二度異動,從土地登記簿上取得者為「平高寅太郎」,土地移轉原因為「拂下」,但已無管理者資料。根據國家圖書館的資料顯示,日治時代的土地「拂下」,即代表官有地的土地放領,通常放領給日本退役官吏、日本資本家,多數為無償放領或無償賣渡,推測平高寅太郎身分應為當時鈴木商社的僱員,顯示該筆土地已從「國有地變為私有地」。

大正十年,第三度業權移轉,移轉原因為「買得」,取得者名稱雖登載為「台北仁濟院」,但「台北仁濟院」五字卻被槓掉,旁邊管理者則載明為「台北廳長」。顯示該筆土地又從日本資本家手中,回到了官立慈善機構,為國有資產。

追蹤!

仁濟院在日治時期為公法人

該筆土地第四度異動,是在昭和十餘年間,由於字跡模糊無法確定確實年分,推估在一九三七至四四年間,異動登記為「變更」。經查,主要係日本將國內法逐步施行於台灣,《民商事法》在台灣開始施行,為將事業制度化法治化,救濟財團即刻申請成為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名稱變更為「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