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神學士奮戰到底!與「潘傑希爾雄獅」之子結盟,代理總統薩利赫強調「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還沒有滅亡

2021-08-20 07:38

? 人氣

阿富汗的國旗在潘傑希爾升起。(翻攝推特)

阿富汗的國旗在潘傑希爾升起。(翻攝推特)

幾乎攻佔阿富汗全境,並在15日拿下首都喀布爾的神學士游擊隊,19日正式宣佈「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成立,明定國旗式樣、每年8月19日則是國慶日。如此一來,2004年在美國扶植之下成立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就此滅亡了嗎?雖然神學士確實控制了絕大多數的阿國領土,但副總統薩勒赫仍在喀布爾北方的潘傑希爾堅持抵抗,強調他已依照阿富汗憲法接任「代理總統」,將率軍繼續跟神學士周旋到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前召開首場記者會的神學士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於台灣時間19日下午2時3分正式宣佈「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成立。穆賈希德在聲明中表示,在英國放棄控制阿富汗的102年後,阿富汗再次從殖民統治中獨立,並且為公民和外交團體提供安全保障。

神學士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表示希望與其他國家建立和平關係,也會「在伊斯蘭法的框架內」尊重女性權利。(美聯社)
神學士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表示希望與其他國家建立和平關係,也會「在伊斯蘭法的框架內」尊重女性權利。(美聯社)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旗幟。(翻攝神學士推特)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旗幟。(翻攝神學士推特)

阿富汗的改朝換代幾乎已成定局,剩下的問題只是各國是否承認這個政權的合法性。不過被神學士推翻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雖然流亡海外,但第一副總統薩勒赫(Amrullah Saleh)卻在阿國北部的潘傑希爾(字面含義為「五獅」)山谷(Panjshir Valley)堅持抵抗,17日更依據《阿富汗憲法》第60條與67條宣佈接任代理總統,強調「阿富汗不是越南」、「我們沒有失去意志」,呼籲所有人加入抵抗行列。

位於喀布爾北方150公里的潘傑希爾山谷,除了是阿富汗最大的塔吉克族聚集地,也是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抵抗蘇聯大軍的聖地。出身塔吉克的阿國名將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Ahmad Shah Massoud),當年就是以易守難攻的潘傑希爾山谷為根據地,也是最富名望的聖戰游擊隊指揮官,素有「潘傑希爾雄獅」的美稱。馬蘇德與反抗軍趕走俄國人後,他也是阿富汗伊斯蘭國唯一的國防部長。

有「潘傑希爾雄獅」美稱的阿富汗名將馬蘇德。(Sursa@Wikipedia/CC BY-SA 4.0)
有「潘傑希爾雄獅」美稱的阿富汗名將馬蘇德。(Sursa@Wikipedia/CC BY-SA 4.0)

但蘇阿戰爭後阿富汗陷入內戰,以南方大城坎達哈為根據地的神學士,在1996年攻陷喀布爾,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與2021年8月19日成立的國名相同)。馬蘇德再次退守潘傑希爾山谷,領導北方聯盟對抗神學士,直到2001年9月9日遭到刺客暗殺身亡。從蘇聯入侵以來,潘傑希爾幾乎就是反抗的同義詞。

蘇聯鐵蹄當年不曾征服此處,在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20年前統治阿富汗時,潘傑希爾打的是阿富汗伊斯蘭國的旗號,「潘傑希爾雄獅」馬蘇德讓神學士無法染指這個山谷。當神學士這回再度攻陷喀布爾,潘傑希爾又高舉了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的旗幟。同樣出身塔吉克、當年小妹曾遭神學士虐死的阿國副總統薩勒赫,在喀布爾陷落後搭乘直升機逃往潘傑希爾,並且宣稱「依照憲法成為總統缺位時的看守總統」,組織反抗軍繼續堅守頑抗,潘傑希爾也成為唯一不受神學士控制的阿富汗省份。

眾所周知,神學士是一個主要由普什圖人(阿富汗最大民族)組成的伊斯蘭原教旨組織,但塔吉克人(阿富汗第二大族)始終不願屈服。薩勒赫在《紐約時報》的簡訊採訪中堅稱「我們雖然失去了領土,但並未失去合法性。作為看守總統,我支持阿富汗憲法,神學士酋長國則是既不合法,也不是個國家」。薩勒赫過去一直是神學士的暗殺目標,去年9月他的車隊就曾遭自殺炸彈客襲擊,造成3死12傷的慘劇,但薩勒赫幸運逃過一劫。

《紐約時報》指出,薩勒赫在擔任阿富汗副總統時,也是阿富汗國家安全局的負責人,與美國中情局(CIA)往來密切。但如今他手下還有多少可用之兵,卻成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他對《紐時》的回應是「我不想損害我們的行動安全」,但強調他正在國內外的勢力保持聯繫。據《紐時》估算,潘傑希爾的兵力恐怕僅有2500到3500人,除了步槍之外恐怕沒有多少像樣的武器。不過薩勒赫依舊態度強硬,除了在推特上宣稱「與神學士不共戴天」,更對《紐時》表示「如果他們堅持軍事征服,那他們最好讀讀阿富汗的歷史」。

阿富汗第一副總統薩勒赫(Amrullah Saleh)。(美聯社)
阿富汗第一副總統薩勒赫(Amrullah Saleh)。(美聯社)

雖然潘傑希爾的聲名赫赫,但是當薩勒赫領導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與神學士勝負易位,這支潘傑希爾反抗軍的處境卻遠不如當年的神學士游擊隊。《衛報》指出,神學士在最淒慘的時刻,仍靠著毒品收入以及鄰國巴基斯坦的庇護繼續奮戰,神學士的領導人在巴國境內甚至有基地可以休養整補。但遠離阿富汗國界的潘傑希爾恐怕難獲鄰國支援,除了阿富汗駐塔吉克大使館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目前看不出其他外援跡象。由於拜登幾度誓言要在8月31日完成撤軍,美國恐怕也幫不上什麼忙。

軍事媒體《戰區》(The War Zone)則指出,潘傑希爾當年確實曾是抵抗神學士的要地,但20年前潘傑希爾有整個北方聯盟撐腰,並且藉著北方聯盟的其他省份與鄰國互通有無,如今的潘傑希爾就只是個孤立無援的山谷。至於神學士原本就有6萬名核心武裝分子、9萬名結盟民兵,加上阿國政府軍崩潰時不少安全部隊選擇叛變,神學士又繳獲包括火砲與裝甲車在內的大批美式裝備,讓雙方的實力差距更加懸殊。

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後,地方軍閥招募的民兵將是對抗神學士武裝的最後希望。
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後,地方軍閥招募的民兵將是對抗神學士武裝的最後希望。

雖然潘傑希爾的情勢極為不利,但是站到薩勒赫身邊的軍政人物,除了阿富汗駐塔吉克大使查希爾‧阿格巴(Zahir Aghbar)中將、今年6月才接任阿富汗國防部長的比斯米拉 ‧ 汗 ‧ 穆罕默迪(Bismillah Khan Mohammadi),還包括北方聯盟昔日領導人、「潘傑希爾雄獅」老馬蘇德之子、艾哈邁德‧馬蘇德(Ahmad Massoud)。雖然薩勒赫等人原本就是北方聯盟舊部、甚至曾在老馬蘇德手下做事,但小馬蘇德對於北方聯盟的昔日盟友還有多少號召力,很可能攸關這支孤軍的存亡。

現年32歲的馬蘇德18日投書《華盛頓郵報》,宣稱「穆斯林游擊隊反抗神學士的戰鬥已經開始,但我們需要協助」。署名為「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領導人」的馬蘇德在文章開頭就以父親為號召,指出法國知名哲學家伯納德-亨利·列維(Bernard-Henri Lévy)1998年(當時正值阿富汗內戰)曾在潘傑希爾的山洞裡,對老馬蘇德跟他的部屬說:「當你們為自由而戰,你們也在為我們的自由而戰。」

馬蘇德說,父親直到被神學士與基地組織的刺客暗殺為止,從未忘記他哲學家摯友的教誨。因此老馬蘇德除了畢生為阿富汗的命運而戰,更是為了西方而戰。在阿富汗最為黑暗的時刻,這種共同的鬥爭對阿富汗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我今天在潘傑希爾山谷裡完成這篇文章,準備追隨父親的腳步,再次與對抗神學士的聖戰士們並肩」、「我們從父親那個時代就開始收集彈藥武器,因為我們知道這一天可能會到來」。

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決定,讓這個中亞國家的未來再次陷入高度不確定之中。圖為阿富汗的安全部隊。(美聯社)
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決定,讓這個中亞國家的未來再次陷入高度不確定之中。圖為阿富汗的安全部隊。(美聯社)

馬蘇德在這篇投書中宣稱,過去72小時有許多阿富汗人帶槍投靠,加入了他所呼籲的潘傑希爾反抗運動。這些人包括阿富汗正規軍的士兵,因為他們不願隨同指揮官加入神學士,也包括許多阿富汗特種部隊的成員。馬蘇德說,雖然潘傑希爾願意抵抗神學士的入侵,試圖讓全國抵抗陣線的旗幟飄揚在他們試圖佔領的每一個陣地上,但他也清楚,「如果西方的朋友不能立即支援我們,我們的軍事力量和後勤保障很快就會耗盡」。

馬蘇德說,美國與其他盟邦雖然離開了戰場,但美國依然可以扮演一個「偉大的民主軍火庫」,正如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在捲入二戰前,曾對陷入困境的英國伸出的那隻援手。馬蘇德懇請阿富汗在西方的朋友,能在華府為阿富汗向國會和拜登政府說情;他強調自己曾在倫敦求學,巴黎還有一條街道以他父親為名,他希望英國與法國的朋友也能幫幫阿富汗。

馬蘇德寫道:「數以百萬計的阿富汗人與你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我們為建立一個開放的社會而奮鬥了這麼多年。在這個社會里,女孩可以成為醫生,我們的媒體可以自由報導,我們的年輕人可以在體育場裡跳舞、聽音樂、觀看足球賽事,但這些地方可能很快就會被神學士用來公開處決。」他強調神學士不僅僅是阿富汗人民的問題,他們將讓阿富汗成為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發源地,醞釀反對民主的陰謀。

「無論發生什麼,我和我的聖戰士們將保衛潘傑希爾,把它作為阿富汗自由的最後堡壘。我們的士氣完好無損,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武器,更多的彈藥和補給。美國及其民主盟友與阿富汗人同樣對抗恐怖主義,我們共享的理念與鬥爭更交織出悠久歷史。你還是能為自由事業貢獻,你是我們唯一的希望。」這篇投書見報後,距離喀布爾不到100公里的帕爾旺省首府恰里卡爾(Charikar)傳出遭到潘傑希爾反抗軍圍攻,甚至有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反抗軍已收復恰里卡爾」。正當神學士歡欣建國之際,潘傑希爾的不屈戰士們仍在負隅頑抗。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