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鴻觀點:華裔和學術─談談王賡武、余英時和熊玠

2021-08-22 06:40

? 人氣

作者認為,就當代文人社會科學,王賡武、余英時(見圖)和熊玠則都是世界級的讀書人。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學習。(資料照,宋小海攝)

作者認為,就當代文人社會科學,王賡武、余英時(見圖)和熊玠則都是世界級的讀書人。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學習。(資料照,宋小海攝)

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華裔學術界泰斗有三位,分別是王賡武1、余英時2和吾師熊玠3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們各自的非凡國際學術成就加上他們不遺餘力地提拔後進4,絕對已經讓一些國內外學術界和教育界的跳樑小丑5汗顏、無言以對。本文比較和對照(compare and contrast)6他們做學問的點點滴滴。

談談熱愛做學問的王賡武、余英時和和吾師熊玠

首先,他們均為傳統、具有風骨的中國讀書人,是所謂的士(gentry scholars)。作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王賡武,是一位儒家的謙謙君子(gentleman),王賡武公開地說他的學術造詣不比余和許倬雲來的高。7再看看王賡武的舉止。有一次,我要使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廁所,在大門口正好看到王賡武出來;然而,他卻退了一步、先讓我進入廁所。

余英時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說,除非中國改變黨國體制,他是不會再去的。他並沒有食言。事實上他曾於1978年10月以團長身分訪問過中國內地,此後邀約不斷,但1978年之後他都沒再去過。

我的老師熊玠則婉拒了做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的邀請,也沒有接下美國加州一所大學擔任校長的職務。8他在意的是他的學術頭銜:紐約大學終身教授。9

其次,他們應該會同意一些華夏兒女所言的:生為華夏人,死是中國魂,來生還做中國人。

王賡武很坦白地說,有2個地方影響了他:馬來亞霹靂州的怡保市和住了18個月亦即待到1948年12月的南京市。10雖然例如王賡武對我和其他人說 “he is no patriot/他並非一個愛國主義者/他的國家觀念並不強11”或者余英時和熊都選擇入了美國籍但是他們各自有一顆純正、燦爛的中國心(靈)。吾師熊玠和師母張明儀於2019年8月被中央電視台/CTV-4邀請出席一個講座12。在片尾,熊說「……心系華夏……在有生之年13……繼續……幫助我們這個古老美麗的家園……」余期盼的是​​​​一個富足、健康、公平、合理、文明……的中國。

再者,他們每一位的中文、英文俱佳。王還懂馬來語和幾個中國的地方語言。 1987年7月,熊能夠以四川話和鄧小平單獨交談了幾個小時。在海外奮鬥,具備流暢的英文才會被一些白人學者、專家刮目相看。切記,當第2次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的學術界逐漸掌握了主流出版業和一些很重要的學術刊物14。此話的意思是生殺大權握在他們的手中。沒有深度、創見的著作是很難出版的。不少善於內鬥的兩岸四地教授一旦面對白人學者、專家泰半馬上就在心中矮了半截或者保持沉默、變得乖乖的15。他們三位就與眾不同,敢面對一些​​傲慢的西方人。 2020年唐獎的漢學得主公開地說過很多的外國人並不了解中國歷史16。熊有同樣的強烈感覺。今年7月,他就說古代中國所講的部分民主要比美國式的民主還要民主:現今有人自命是「民主」 而反對別人不是民主制度。而中國則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17」您說誰更寬容?更偉大? 。18余當然會糾正他在 Harvard, Princeton, Yale 等等大學的學生不夠貼近事實的觀念。

20180602-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長王賡武2日出席「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他們每一位的中文、英文俱佳。王賡武(見圖)還懂馬來語和幾個中國的地方語言。(資料照,顏麟宇攝)

再來,有時候隔行如隔山。余和王自居為歷史學家,而吾師則為政治學(含他比學者丘宏達還要精通的國際法19)。作為一個多少有別於 area specialist/區域研究專家的政治學者,熊要同時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作為一個歷史學者,兩位院士則基本上只要面對過去。為何說基本上?這是因為一少部分的歷史學家例如 Frederic E. Wakeman, Jr. 也會應用一個理論和模式來進行研究。須要知道的是,一個 rigid/經得起考驗的理論和模式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或者更加的貼近事實20。無論如何,歷史學是政治學的一環。

王也深入地探討海外華人/overseas Chinese、華僑/sojourner、華裔/Chinese overseas 和diaspora/散居者。根據一位大陸籍的博士的研究,王是有他的獨特 methodology/方法論。21所以,可以說他也涉獵了社會科學,而余應該是屬於人文學科的,22因為他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以5年為期的“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而非社會科學獎。 ​​2015年11月,首屆獲獎名單被公佈。

第五,這一點談的是方法論,它和第四點脫離不了關係。中研院表示說貫通古今的余院士研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the fields of Chinese 【history,】 thought, politics, and culture 。余以天人合一這個理論來看傳統中國的軸心。問題就來了:根據已經過世23的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社會學教授劉融/William T. LIU  的說法,文化之研究是和理論/模式無關的。因此,就歷史、思想、政治和文化,余如何能夠非辯證的/non-dialectical 在邏輯上站的住腳或者自圓其說亦即一下子應用了理論/模式,而另外一下子則不套用理論/模式?

第六,他們皆知道和媒體打交道的重要性。他們時常接受中外媒體的採訪和上節目。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傅建中24就很欣賞、支持熊。可惜的是,當 Cambria Press (紐約州)預定在2021年9月才出版有關余的一本專書之際,第一屆的唐獎的漢學得主已經長眠於美國的 New Jeresy 州。

史學泰斗余英時。(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余英時(見圖)以天人合一這個理論來看傳統中國的軸心。(資料照,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第七,王、余和熊之間就某些議題持有不同的觀點。25 2004年9月,王首次發表論文說如果從2000多年前的秦朝第一次統一中國的爆發力算起,當代中國正在經歷第四次崛起。26熊於2012年3月出版了一本專書,書名為 China into its Second Rise: Myths, Puzzles, Paradoxes and Challenge to Theory。對他而言,第一次崛起是從713年到1820年,而第二次崛起則是從1970年代末,其結果應該為 Pax Sinica/中華治世。王和熊的觀點是一致的:這次的崛起也不會威脅其它的國家/nation/country/state。此話的含義是他們認為不會出現像是 Graham T. Allison 於2017年在他的專書所推論的/inferred 西方式的 Thucydide trap/陷阱。深信,余的觀點和他們兩位並無二致。余曾經說過:我不同意「下個世紀是中國」這樣的提法,其理由與我不贊成「大國崛起」、「中國崛起」這樣的提法基本相同。他也提醒大家說:古代中國就有「大同」這個概念,重點在「仁道」不在「霸道。27」不過,應該要問的問題還是要提出來:到現在,是兩次還是四次的崛起呢?此外,為何王和我的老師使用 rise 這個英文字? Ascend 的含義是正面的,而 rise 則為負面,28後者會讓一些國家和地區感到不安、被威脅。就 rise 的中文,熊使用了以下的文字:中國的第二次興起。29

最後,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他們三位可能對數學和量化研究沒有多大興趣。如果有的話,把學術放在第一位的他們可能也會引述​​​​​​ Harvard 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所言的實話,亦即​​:全部加起來只有五位中國數學家有水準,【和外國人比起來】還相差很遠,​​​​全世界有幾百個偉大的數學家。30

總之,談到自然科學界,楊振寧31毫無疑問的是一位重量級學者,就是連西方人都把他排名在 Albert Einstein 之後。就當代文人社會科學,王、余和吾師則都是世界級的讀書人。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學習。32

*作者為前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

註釋:

1.出生於1930年10月~。

2.1930年1月~2021年8月。他的夫人的父親為陳雪屏。 1948年12月至1949年4月,陳短暫代理中華民國教育部的部長。中國共產黨前後公佈兩批戰犯名單中(第一批43人,1948年12月公佈,第二批14人,1949年1月公佈,兩批共計57人),陳位居第54位,比胡適還靠前一位。

3.出生於1935年7月。熊玠是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至今和他保持著老師、同事和朋友的三重特殊身份。其父親為熊公哲,是第一屆國民大會的江西省代表。抗戰時期,他們住在重慶市。 According to the June 2020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ranked/躋身
fifth, for the first time, surpassing Columbia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which was placed at the sixth.  In June 2021, my NYU mentor, James C. Hsiung, emailed me saying:  In the [ARWU] attachment, you'll find a 2020 ranking of the world's universities (actually those in US and UK) [based on faculty research] lists NYU as No. 6---right below Yale and above Columbia!!!  In August 2021, ARWU released its new ranking.  NYU’s Politics Department moved up to the 5th, while Columbia’s dropped to the 7th.  According to the June 2021 QS (U.K.), New York University ranks number 9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some 4,500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ccording to San Francisco-based Academia.edu, there are over 16,000 large smal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s of August 2021.

4.他的政治系學生有:金開鑫、李錫崐、黃肇松、高少凡、高永光、吳崇涵、阮次山、趙永清、賴文儀和林家興。應該還有另外3位,例如陳一新的女兒也被 NYU 政治系錄取。馮啟人和翟文伯先後在 NYU 政治系取得博士學位。就讀 NYU 法學院的馬英九應該旁聽了他的國際法這一門課。就讀歷史系的李慶華請他擔任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其他經常出現在媒體的校友有以下:李昌鈺、李安、陳履安、簡又新、朱立倫、顧立雄、周美青、李永萍、蔣有常等等。就讀 Columbia University 政治系的周陽山是他的助理。

5.語出《莊子•逍遙遊》, and the term could be translated as “like a clown doing evil.”

6.對比。

7.星洲日報,2019年10月6日,第16版。當他開汽車時,我覺得很“猛衝/飛奔/dash/go full blast [steam] ahead。”我坐過他所開的車。

8.我們時常聽到記者說學而優則仕和官大學問大。

9.他也持有講座教授這個頭銜。

10.他對我和其他人說當他在國立中央大學就讀時,就覺得國民政府沒有希望。

11.中國的知識份子是在54運動覺醒的,也就是體會到說沒有國家哪裡有家園?對一般大眾而言,台兒莊戰役(1938年3月16日~4月15日)敲醒了他們的腦袋,亦即他們是有國家、非朝代的。

12.“Tell It to the World" program (in Chinese, 世界聽我說)。

13.1986年5月31日,他積勞成疾、中風住院了。 1987年7月,他晉見了鄧小平。雙方進行了幾個小時的1對1會談/talk。

14.On September 14, 2015, Betty LIN emailed me and others a note, saying James C. Hsiung’s two recent books were introduced in a full page advertisement of the September 7, 2015 edition of New York Times.  Only seven books were selected to be included in that ad. 

15.筆者知道一些台灣地區的大學老師,他們會花錢請雙語專家來翻譯他們的中文著作。換言之,他們並沒有一步一腳印的做學問,導致外行人會錯誤的以為說他們具有實力也是雙語。

16.星洲日報,2019年10月6日,第16版。

17.出自《詩經。小雅。北山》。此一觀點得到孟子的支持。

18.引述自他於2021年4月21日給一些​​​​菁英、朋友的電子郵件。今年3月,美國總統 Joe Biden 承認美國的民主 “is not perfect.”

19.我的老師精通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和 treaty law.丘宏達的專長在後者。被沈劍虹大使稱為“四大金剛”之一的吾師幫忙起草了《台灣關係法。 》

20.例如,我是在應用我的一點理論/one-dot theory 來撰寫本文的。2016年11月28日,我对我的研究生例如楊晟豪说:“昨天,給林雅雯同學看了一本600+頁和企業管理有關的專書。不到10秒鐘,她就抓到了那本書的邏輯問題.厲害!那本專書的總編輯為劉維琪,他曾經是国立中山大學的校長和教育部的高教司司長他在美國的名校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取得企管博士學位。那本專書介紹了幾百個理論和模式,這些理論和模式彼此之間是絕對有矛盾的.換言之,每個讀者會越看越糊塗。劉作為總編輯要從那麼多的理論和模式挑選一個理論或者模式來貫穿整本書。如此,才不會出現邏輯上的問題。如果劉找不到,他可以應用一點理論或者太極圖來貫穿整本書.如此,才絕對不會出現邏輯上的問題.例如套用螃蟹與青蛙行動模式.這個模式可大可小,伸縮自如。我只介紹了 12345ABCDE.如果劉的專書介紹了200個理論和模式,螃蟹與青蛙行動模式的1~5就變成了1~200。第一本書放在1,第2本書等同於2,以此類推。如果在每個時間與空間環境只應用或者想一個理論或者模式,你/妳就絕對不會碰到矛盾。

21.劉宏,“王賡武教授與海外華人研究:方法論的初步觀察/Professor Wang Gungwu and the studies of Chinese Overseas: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his methodology,”華僑華人歷史研究/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Beijing), No.1(2003), pp.62~69.

22.報載余英時是以現代學術方法來詮釋他的研究課題。

23. On October 10, 2008, he passed away.

24.於2021年5月辭世。

25.余研究過汪精衛。他說他的出發點是找出真相。 In August 2021, a well-known heavy-weight said to me:  I expect you will have a tough job persuading those concerned to have WCW undergo a “平反” exercise. You may be right, but I have never myself done work on the subject and simply cannot judge the matter fairly.  A third scholar, who is good at conducting discourse, in August 2020 emailed me, saying 他絞盡腦汁想出一個概念。這個對汪有利的概念,是對汪的研究有絕對、絕對的貢獻。

26.The Fourth Rise of China: Cultural Implications.也參閱星洲日報,2019年10月6日,第16版。

27.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114d6dfed52977aa1e8bacd?from=latest-posts-panel&type=previewimage, accessed on August 15, 2021.

28. On August 16, 2021,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resigned.  Soon after, an opposition leader, ANWAR Ibrahim also used the verb, rise, in his statement:   “I urge all parties to stay calm and to pray that Malaysia rises again in strength to face the current health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29.引述自例如他寄發給一些人於2021年8月5日的電子郵件。

30.專訪世界頂尖數學家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名人面對面HD200913) - YouTube, at the 9-minute mark, accessed on March 17, 2021.

31.他選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也決定在中國內地終老。

32.總的來說,自從1970年代末之後,大陸的大學對他們老師的要求高於台灣地區。前者可以是說是玩真的,例如在台灣地區當向科技部拿到一個研究計劃之後,前者基本上不會再追踪研究的成果。我曾經向國立台灣大學的校方提出以下的建議:要求每一位專任老師在5年之內必須要申請到全球頭百名或者120名內大學的(終身/tenured)教學和研究工作。可惜的是,沒有下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