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進相觀點:面對印度變異株疫情,個人應如何自處?

2021-08-18 06:30

? 人氣

疫苗覆蓋率尚未達標的國家,例如台灣,非藥物的預防措施(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NPI)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有效阻擋疫情。就NPI這一點其實台灣的民眾做得很好,所以去年已成功阻擋絕大多數疫情,今年有破口進入社區之後,也在高度NPI保護下讓疫情不至於完全失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未來疫苗覆蓋率達標後,即便感染也只是輕症,個人推測那時各國政府就不再以新興傳染病標準全面圍堵,警戒標準逐步調降甚至取消,人民恢復正常生活,國際恢復通航,醫療院所不需通報每一位確診個案。政府只需持續監測、掌握精確的重症人數。

以台灣為例,上呼吸道感染的監測可由全國合約實驗室連線,追蹤各實驗室的採檢數(反映某種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數上升)、陽性率是否上升。

2021062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停營業的北市寧夏夜市29日恢復分流營業,民眾載著口罩外帶消費。(柯承惠攝)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有效阻擋疫情,就NPI這一點其實台灣的民眾做得很好。(資料照,柯承惠攝)

如果一種傳染病導致重症的機率相當低,比如現在依然常見的各種感冒病毒,接種疫苗沒有得到「避免重症或是傳給他人導致他人重症」的好處,還要承擔接種疫苗的風險,那就沒有研發疫苗的必要性。

自古以來, 所有疫苗研發的初衷,都不是為了百分之百避免感染,而是避免進展成重症。無論是肺結核疫苗(BCG)、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疫苗(TdaP)、小兒麻痺疫苗、日本腦炎疫苗都是如此。當然, 有些疫苗施打一劑可終生免疫,對許多傳染病來說,避免感染變嚴重,也就是減少病源複製(如病毒量),自然能阻斷傳播鏈。

人體免疫系統不可能讓血清抗體維持在高點

只要疫苗覆蓋率夠高,讓絕大多數人都能避免住院、重症,就能避免醫療系統崩潰,少數依然重症的確診者能得到最好的照顧,也不會擠壓到其他不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例如心肌梗塞、敗血症)的醫療資源。

打完疫苗抗體濃度衝高了,數個月後抗體濃度下降,於是無法完全阻擋感染,這是合理預期的結果,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就是如此運作,不可能持續讓血清抗體維持在高點。所以抗體到底要衝多高?mRNA疫苗衝高一點?混打衝更高一點?如果下降了就要一打再打?大家其實還是要平常心看待疫苗跟疫情,不要自亂陣腳,否則註定要戴口罩度過餘生,因為冠狀病毒不會消失,一定會捲土重來,所以疫情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依然在你我的心中持續悶燒。

*作者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