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蘋果的第一炮帶來全球金融、產業、供應鏈及租稅政策的衝擊

2018-01-23 07:30

? 人氣

蘋果要匯回海外獲利同時在美國大舉投資,帶來全球金融、產業、供應鏈及租稅政策的衝擊。(美聯社)

蘋果要匯回海外獲利同時在美國大舉投資,帶來全球金融、產業、供應鏈及租稅政策的衝擊。(美聯社)

去年底前川普稅改通過,不到1個月,美國蘋果公司上周宣布將匯回高達2690億美元停泊海外的獲利,同時在美國投資300億美元。蘋果此舉可能帶動風潮,而其對全球產業佈局、供應鏈、資金流向、賦稅競爭等,及從蘋果的個體到產業再到總體經濟,都可能有深遠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一直高喊「美國優先」,揚言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其政策核心除了保護主義濃厚的對外經貿外,對內主要就是大減稅的稅改、龐大的公共投資,這就是「川普經濟學」的核心。川減稅改除了調降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外,對企業方面,最重要的是企業稅(即台灣的營所稅)從35%降到21%,企業海外獲利匯回稅率由35-40%(含州稅)降到8-15.5%。

不論是選前或上任後,川普一直視蘋果為「指標企業」,多次提及要蘋果「回美國生產iPhone」;去年8月先是蘋果最重要的代工廠鴻海郭台銘,宣布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之後川普更主動爆料說鴻海的「投資美國」總金額會達300億美元。這次,則是蘋果直接宣布要匯回海外獲利,同時在美國大手筆投資。這被外界視為指標性的大型投資,是「川普經濟學」的勝利,川普更興奮的親自打電話向蘋果執行長庫克「致意」。

匯回2690億美元海外獲利,代表的是蘋果手上可用的銀彈更多,即使繳交完380-400億美元的稅後,還是有2300億美元左右可使用。外界預料這筆龐大的資金,蘋果可能的用途包括:加發股利、買進庫藏股、增加併購企業,當然還有已宣布的300億元投資。雖然蘋果尚未公布如何運用這筆資金,但不論如何,對蘋果的股價、產業競爭、市場兼併等,都算是投下變數。

蘋果回美國投資設廠的具體內容要日後再公布,但從其所謂「在美國建立新的園區」的構想,及總金額高達300億美元來看,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投資計劃;而且,不會只有蘋果投資,相關的上下游廠商、供應鏈等,都必須追隨轉進;其影響與帶動的關聯性投資,恐怕超越鴻海的「投資美國」計劃。

而在金融方面,蘋果把2690億美元的資金從海外匯回,當然對美元匯率與國際資金移動有影響─即使蘋果是分階段匯回,金融市場還是會有預期心理,影響必難避免。在蘋果登高一呼之後,如果能讓其它許多美國企業同樣響應,以美國企業停泊海外的獲利達2.6-3兆美元而言,其影響不言可喻。

至於長遠的影響則更深遠、但也更難測。企業選擇投資地點時,是一個相當程度的零和遊戲─不是蓋在A國就是在B國,除非有增加的投資,否則不會A、B兩國共同受惠。如果「製造業回流」政策成功,不僅美國企業回流,連其它國家的企業都往美國:不必懷疑,川普這招「吸星大法」可能吸走不少其它國家原本可能會有的投資份額,其它國家的經濟、產業當然受影響。

不必多提其它國家,在川普上台後,台灣企業就有台塑、鴻海、義聯等等赴美投資,總投資金額超過1兆台幣;雖然台灣的投資環境未必受企業青睞,但只要想像一下,如果這1兆多台幣的投資落在台灣,能對台灣的就業、經濟有多大的幫助,就知道川普「吸星大法」的影響與可怕了。

美國把企業稅降到21%後,縱然個人最高稅率只降到35%,但對企業而言,如果考慮到所謂的避稅成本與風險之後,美國其實已經接近一個「超大型免稅天堂」,未來那些免稅天堂到底會受多大影響,倒值得注意。

不過,川普稅改其實已引起其它「正常(課稅)國家」的焦慮;在美國稅改案審議期間,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歐盟5大經濟體的財長就致函美國財長,對華府提出的稅改表達憂慮,要求美國政府的稅改「應該遵守國際責任」,「不依循國際稅務規定就會違反國際稅務協定」。未來是否會讓過去幾年的全球「租稅合作」再次反轉,引發一次全球性的「租稅競爭」,也是值得注意。

回頭看台灣的稅改與川普稅改比較,川普是直接降企業稅,吸引企業回美國投資設廠、創造就業機會,對富人個人最高稅率則是從39.6%小降為37%。台灣則是為富人大降股利所得稅,卻把企業營所稅由17%提高為20%。兩國政府都說其稅改有助投資、經濟;川普稅改的經濟效益已出現,負面效果則可能未來才出現;但台灣卻正好相反,降富人的個人稅而加企業的營所稅,這種作法是否真有利增加投資、提振經濟?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