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觀點:從裁軍案看蔣經國在政壇如履薄冰

2018-01-21 06:50

? 人氣

美國大使館在11月14日給國務院的電報顯示,史慕特與美軍顧問團團長杜安拜會蔣中正,蔣中正原則同意外島裁軍,但是不能在遭受攻擊下撤出兵力,他也向美方提出外島增強火力的建議,美方提出增援金門12門240砲,12門155砲。馬祖4門240砲,一個營155砲,另外可考慮曲棍球地對地飛彈(後來外島並無美軍飛彈)。蔣中正提出增加外島戰車數量,美方同意研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叔銘與杜安在1958年11月17日簽了有關外島撤軍的諒解備忘錄,但從11月過後,金門只撤出500人。根據1959年3月19日駐美大使葉公超與國務院官員的談話紀錄,王杜備忘錄提到金門只保留最多1萬5000人,美方會提供新式重型火砲,這個裁減外島兵力計畫在1959年6月30日完成,但因為金門沒有裁減兵力,這些火砲雖然已經運抵台灣,暫時由美方扣留不交給國府。由於時限快到了,國務院非常關切中國方面的進展。艾森豪總統也多次垂詢外島裁軍的進度,只能告訴他國府什麼也沒做。國務院希望葉公超能夠打破這個不幸的僵局。

葉公超告訴美方,蔣中正對於外島撤軍,必須透過人員遞補的過程掩飾,他六周前收到陸軍方面的消息,已經開始進行了。但是對於6月30日完成外島撤軍的事情,葉公超卻是很驚訝的表示,他完全不知情,他從來沒有聽到具體的時間。葉公超說,他會建議政府實施王杜協議,他建議美方不要再與王叔銘討論外島撤軍的事情,由美國大使與外交部長談,協防司令與國防部長談。

葉公超對美方提醒不要再跟王叔銘談外島撤軍,顯示葉公超已經感覺出問題了。1959年3月 21日,王叔銘通知杜安,1萬6645人在6月30日前撤出外島,杜安同意扣留的火砲運往金門。就在王杜協議完成外島撤軍的6月30日前一天,蔣中正將副總統陳誠、總統府祕書長張群、國防部長俞大維討論將領人事,陳誠當天的日記寫下,以王叔銘大亂,不宜再任參謀總長,俞大維說王一切很好,但做事太無重點。陳誠認為,蔣中正費九牛二虎之力培植王叔銘,結果如此,實堪注意。

陳誠的王叔銘大亂說法,顯示王叔銘真是闖了大禍。7月13日莊來德給國務院的電報,引述他與外交部長黃少谷7月11日的談話,黃少谷說,王叔銘下台,與中華民國對美國的態度有關,但對於雙方關係沒有特別的改變。王叔銘因為太傲慢,人際關係很差,行事不夠謹慎,才會下台。王叔銘決定很多事情都會跳過俞大維,而俞大維比較喜歡與彭孟緝合作(彭是王的前任,王垮台後,鵬又回任總長)。

從國務院資料看來,國府並不清楚王叔銘與美方共同協議外島撤軍,葉公超才會請美方找部長談,不要再與總掌談。黃少谷的行事不謹慎,可能也與此有關。蔣中正是願意在美國幫助下裁減兵力,但是不能接受雙方一起決定外島撤軍,尤其外島地位特殊,蔣中正更是態度保守,王杜協議後來其實等於是廢棄不算數了,因為金門駐防兵力並未減少太多,直到後來因為兩岸情勢改變,軍方精實案等兵力裁減方案,外島才真正撤軍,但那已是幾十年後了。

王叔銘與美方共同協議撤軍,立刻就被拔掉職務,派到國外去,不讓回到台灣,十年後,蔣經國也與美方碰到兵力調整的問題,自然更是小心,溫哈熊是蔣經國身邊的重要幕僚,他用王叔銘案說明蔣經國對中美共同商討裁軍的顧慮,顯示當時蔣經國的謹慎,避免再犯前人的錯誤,就在蔣經國與美方談過不久後,改任行政院副院長,仍然擁有對軍方掌控的實權,逐步往政壇高峰前進。

*本文原刊《閤評網》,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