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奧運啟示錄──勇敢逐夢的幸福

2021-08-10 05:30

? 人氣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在 2020 東京奧運喜獲金牌。(資料照,取自中華奧會臉書)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在 2020 東京奧運喜獲金牌。(資料照,取自中華奧會臉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公元前776年,古希臘西南部有一個名叫奧林匹亞(Olympia)的聖地,是古希臘人崇拜天神宙斯的地方,在這裡依山傍海、遠離塵囂,且壟罩著神祕的氣氛,而當時希臘城邦崛起,熱愛運動的他們,希望有一種方式來宣示其優勢和強盛,因此開始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由各大城邦派出代表,在體育競賽中得名,為城邦帶來榮耀、為自己締造輝煌。

與現代金、銀、銅獎牌不同的是,古代奧林匹克的獲勝者,被授予用也橄欖枝編成的葉冠,隨後衣錦還鄉、名留青史,而凱旋而歸的選手受到英雄般的歡迎,這一點是歷經3000年仍然沒有改變的。

隨著時間推進,4年一度的奧運表定在2020年於日本東京舉行,但因應新冠疫情的影響,進而延期至2021年7月23日舉辦,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各國選手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和防疫,五年來揮汗如雨、馬不停蹄的練習,終於有了舞台可以大放異彩、為祖國爭光。

不懂你的人為你的成就喝采,懂你的人為你的付出心疼

時間來到東京奧運開幕典禮,由日本選手大坂直美點燃聖火揭開序幕,這一把火代表的是無數選手的決心和毅力;展現著運動員心中的好勝心和對比賽的熱情;而聖火傳遞,更是代表著「傳承火焰,生生不息」的意義。

隨著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台灣小將們也在奧運各大項目中,取得了2金、4銀、6銅的成績,共計12面獎牌,相比2016年里約奧運已有明顯的進步,意味著台灣體育的再創輝煌、年輕人的夢想得以實現,但在這奧運奪牌、光鮮亮麗外表的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努力和辛酸呢?

電影《模仿遊戲》裡有一段話:「不懂你的人為你的成就喝采,懂你的人為你的付出心疼。」我們看到運動員在奪牌後容光煥發,一時之間風光無數,卻不知道一路走來卻也傷痕累累、走過荊棘之路。舉重選手──郭婞淳的故事,就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例子,她曾在訓練時,槓鈴不慎滑落壓在右大腿上,造成右大腿肌80%斷裂,差點就不能參賽,但經過一連串治療、復健,再加上她鍥而不捨的心,最後成功重返賽場。

隨後她曾奪得2016年里約奧運舉重女子58公斤級銅牌、2018年雅加達亞運舉重女子58公斤級金牌,201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四度奪得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2017年創個人挺舉最佳成績142公斤,為當時女子58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再加上今年亞錦賽,她的抓舉、總合又雙破世界紀錄,勇奪3金,拿到了2021年東京奧運的門票,更是在今年以挺舉133公斤、抓舉103公斤,共計破紀錄的236公斤奪冠,我想,這應該是運動員的驕傲和努力達成兌現的酸甜。

跳脫「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第二名也只能說明你是頭號輸家」思維

美國職籃已故巨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曾在2008年總冠軍賽落敗後曾說:「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第二名也只能說明你是頭號輸家。」在他眼中,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是一樣的,都是失敗者,但競技體育終歸有贏有輸,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有勝利者,就有失敗者。追根究柢,其實這就是人性的醜惡、缺陷。根據心理學的「峰終效應」,人們往往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與結束時的感覺。

這好比說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第二高,甚至是第三高;又例如大家只記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第二個乃至無窮人們也就不會記得了。再說歷史上,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武藝第一的是呂布,第二是誰就眾說紛紜,並沒有確定答案,直至今日,新聞媒體報導也是如此,總會提到第一名或最後一名,提到第二的幾乎寥寥無幾。

楊勇緯(左)(圖 / AP Newsroom)
楊勇緯(左)對於只能到奧運銀牌感到不甘心。(資料照,AP Newsroom)

有柔道男神之稱的楊勇緯,為台灣在東京奧運奪下第一名獎牌,卻在賽後採訪難掩失望落淚,表示:「奪銀不甘心,我要的是金牌」,但伴隨而來的,卻是此起彼落的批評,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哭甚麼哭?」、「技不如人就該好好練習,哭有甚麼用?」、「要哭就去應徵葬儀社。」等,殊不知對運動員而言,爭強好勝的態度,使得他們在落敗後,難免有些自責、愧疚;另一方面,誰能保證下屆奧運,他們能保持同樣狀態、體態,並且不受傷、不水土不服、不會有更強勁的對手出現呢?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運動競技的世界是很現實、殘酷的,錯過了一次,可能就是一輩子。

而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在冠軍賽惜敗中國選手後,更是在個人網站上寫下:「總是有那麼一點遺憾,但我盡力了。」卻還是引來網友們在網路上的抨擊和撻伐、各種輿論席捲而來,被批評失誤太多導致銀牌的她,更發重話表示:「站在場上的不是你。」對此,相信大多數粉絲、支持者,都為她的表現、遭遇感到惋惜和心疼,但在台灣人的心中,已是我們心目中的金牌了。

築夢踏實背負理想,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彎路一米都無法少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世代的來臨,再加上台灣言論自由的風氣,造成在網路上隨意發言批評、謾罵,也不痛不癢、與己無關,殊不知此舉已造成選手無盡的壓力和自責,而充滿熱情、付出所有的逐夢之路,不應是活在觀眾眼底和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即便沒有奪牌,運動員為了自己和國家爭取榮譽,就應當得到尊敬和無尚榮譽,所以多點鼓勵、支持和安慰;少點嫌棄、謾罵和責怪,才是情義相挺,共同進退。

長大後會發現,能將興趣當作吃飯、生存的工具,甚至是專業、職業是件很幸福的事,從小的我就與籃球為伍、加入校隊,看著美國職籃NBA,就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進入這夢幻的籃球殿堂,可惜事與願違、身不由己,天生身高的受限再加上不停地受傷,使我提早看清、轉移目標。

在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從事著不喜歡的工作;有多少人就讀非興趣的科系,有多少人出社會後發現,其實自己離當初的夢想越來越遠,甚至早就將夢想拋之腦後了。

因此,對於奧運選手能夠實踐夢想、發揚光大,我深感崇拜和羨慕,畢竟他們不用違心地去追逐自身理想,而我們這些粉絲所能做的,就是一路上給予陪伴和支持,讓他們在短暫的職業生涯,能夠放手一搏,體會逐夢的幸福。所謂「逐夢踏實」,是指在自身能力、條件許可下,勇於追尋理想,莫理會身邊閒言閒語和冷嘲熱諷。

或許有些追求夢想的人能夠排除身邊重重阻力,勇敢直前已非常難得,儘管前輩總會給予年輕人人生寶貴經驗,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經驗積累固然是成功基礎,但既往成功經驗未必是未來成功踏實。如果不親身經歷,怎能明白「此路不通」、「此計不行」呢?縱使講了千言萬語,不如讓年輕人自己摔一跤,讓眼淚教他做人;後悔幫他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從這次奧運運動員身上給予我們諸多啟示,逐夢者應具備勇往直前、堅毅決心、不畏懼未來之信念。

*作者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