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後代在台灣世襲特任官

2014-07-24 18:13

? 人氣

孔垂長與兒子、祖父孔德成合影。

孔垂長與兒子、祖父孔德成合影。

台灣唯一世襲制官位「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目前由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不支薪水;具傳承孔孟道統,肩負中華文化道統存續使命;早年台灣設「奉祀官府」,但遭民進黨立委提案刪除預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號稱民主社會的台灣,至今仍保留著世襲制的官位,只是鮮為民眾所知。

陳水扁執政時期大力去中國化,所幸沒有打倒「孔家店」,使得國民政府一九三五年為弘揚儒家精神,明令孔子「嫡系裔孫」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的制度得以延續至今,當年蔣介石之所以大力尊孔,除了表示尊崇以儒家為重心的中國文化價值,更重要是延續道統和中華民國的正統。

第一位膺任奉祀官者,是六年前病逝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目前世襲此官位的是孔德成的孫子、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在台灣知道孔垂長的人恐怕不多,這位三十九歲的孔子嫡系後裔個性低調,長得英俊挺拔,人稱「高富帥」。

孔德成被認為是孔子的化身、儒學傳承者,台灣政府視之為重要資產,給予特任官禮遇,肩負中華文化道統存續的使命,所以四九年國府從大陸撤退,蔣介石第一時間就派專機護送孔德成到台灣來。

蔣介石爭取到孔子嫡孫來台,猶如貼上中國「正」字標記,象徵正統嫡脈在台存續,在儒家正統爭奪戰中立於不敗之地,雖然孔德成的姊姊孔德懋留在大陸,但在維繫中華文化的號召上,似乎仍無法與台灣孔子嫡長子的地位相提並論。

毛澤東當年搞「批孔揚秦」,大肆破壞孔廟與中華文化,同一時間,台灣正在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將《論語》、《孟子》等學說納入中小學正規課程,保護各地孔廟,一消一長,使台灣成為研究儒家文化重鎮,孔廟更受全世界重視。

奉祀官遺缺依法由孔家嫡長子接任。孔德成育有二子二女,長子孔維益英年早逝,孔德成二零零八年病逝後,內政部一度研議是否由次子孔維寧繼任,後依嫡長子繼承的傳統,確認由嫡長孫、當年三十四歲的孔垂長擔任,始化解「接班」危機。

在日益民主化的台灣社會,孔家並沒有享有很多特殊待遇,孔垂長高中畢業以後,赴澳洲讀大學,學成後返台當大頭兵,後在舅舅于大鈞經營的貿易公司上班,二零零九年接任奉祀官後,才辭掉工作,「專心」宣揚中華文化。

孔垂長接受亞洲週刊訪問表示,他在很多以奉祀官身份出席場合,許多人看到他這麼年輕都嚇一跳,他們覺得奉祀官應該是有點年紀的人擔任,怎麼會是一個年輕小夥子?

從未想過成為奉祀官

出生在孔家,就註定孔垂長這一生難脫世襲的包袱,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他都得「世襲」奉祀官。事實上,從小他未想過會成為奉祀官,也沒有覺得血脈會賦予自己特別的使命,直到祖父重病要代替他到台北孔廟祭孔,他才意識肩上的責任已經無法逃避,也不能推卻。於是,他開始學習祭孔相關的事宜,並且決心多加涉獵儒家學說。

孔垂長起初極端排斥奉祀官這個角色,自認不善言詞,也不愛講話,最怕「當著大家的面講話」,很多時候在他扮演奉祀官的活動一結束,他就開溜,避免面對媒體,若有媒體要採訪,也都吃閉門羹。

台灣民眾對奉祀官這個官銜相當陌生,也不知是「什麼碗糕」(什麼東西),帶有一點神秘的色彩。孔垂長表示,後來之所以從抗拒到接受,可以說是「趕鴨子上架」。「我祖父、叔母、叔叔,在那三年內相繼過世,我身為家裏長孫,我有責任把奉祀官這個名器扛起來,再來是外人的幫忙」。他說,內政部、台北市民政局官員經常給他心理建設,慢慢引導他對奉祀官這個角色有所認知。

做為孔子的後代,對孔垂長而言,既是責任,也是一種壓力,他並未從這個光環中獲得任何實質好處。「經常可以奉祀官的名義進行活動交流,增加自己的視野、累積自己的能量」。他說﹕「為什麼我願意擔任奉祀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後來了解到孔家家譜的重要性,全世界有哪一個家族的族譜可以向上溯及二千五百多年?直系下來,一路都有文獻可考?沒有!應該只有孔家了。」他強調,擔任奉祀官還負有傳承的使命。

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知道孔垂長怕面對媒體,經常安排記者或專家學者跟他閒聊,慢慢打開其心防,或者透過參與活動,讓他增加視野,鍛煉他的口才與膽量,他漸漸不再畏懼群眾或媒體。「儒學、中華文化底子非常深厚,我常在邊聽專家講話時,邊聽邊學,就這樣累積了一點心得」他說。

嫡長女亦可任奉祀官

孔垂長育有一子、一女,意味奉祀官的傳承不會發生問題。但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存在,因為台灣立法具進步意識,二零零八年進行的奉祀官大變革就考慮到男女平權問題,修改「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及紀念要點」,確立將來奉祀官亦可由嫡長「女」擔任。

世襲特任官在台灣行之有年,奉祀官身份對台灣雖然重要,但社會並不重視,這個頭銜一般只會在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祭孔時出現。內政部官員指出,早年台灣設有「奉祀官府」,位於台中,是奉祀官辦公地點,預算編列了薪俸與為數不多的辦公費,但在九十年代遭民進黨立委提案刪除,使得成立已達六十四年的奉祀官府就此走入歷史。

內政部官員表示,在孔德成過世後翌年,內政部曾邀集學者專家與孔家代表,就世襲奉祀官支薪制度存廢做過研討,多數學者專家認為奉祀官制度確有存在必要,孔家由孔維寧代表出席,也表達若奉祀官制度繼續存在,為了社會觀感,孔家將不再支薪,之後原來比照部長級、特任官的奉祀官待遇隨之取消,改為榮譽職,「奉祀官不再支薪後,大大削弱民進黨杯葛的力道」,官員說,也讓這項制度比較不受意識形態左右。

孔子嫡系後裔世世代代受尊崇,從宋代開始即冊封為「衍聖公」,延續了二千多年,到了國民政府時期,覺得衍聖公的世襲封號太「封建」,才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成了中華民國政府僅存的世襲特任官。內政部官員指出,奉祀官的設立具有傳承孔孟道統,發揚儒家精神的重要意義,首任奉祀官孔德成也被認為是國府傳承數千年來道統的象徵。

孔德成具重要象徵意義,一九二零年出生百日即封為衍聖公,創下千年來最年輕衍聖公紀錄;抗戰之初,蔣介石緊急調裝甲車接他到南京,名義是保護他,實際怕他落入中共之手;一九四七年行憲任命他為最年輕的總統府資政。到了台灣,蔣介石仍維持「尊孔」基調。據當年中央社報道,孔維寧大專聯考落第,他父親孔德成向教育部申請,免試破例保送分發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就讀。教育部高級官員表示,孔維寧不是以至聖先師孔子的七十八代次孫的身份免試分發,而是以「述聖」子思的繼承人身份分發。他說,這是根據國民政府規定辦理。

中國大陸掀孔子熱

大陸近年掀起「孔子熱」,孔垂長認為這是兩岸合作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最佳時機。二零一一年五月,孔家在台灣成立「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由孔垂長任會長,出資者是孔垂長的舅舅于曰江,協會宗旨希望結合兩岸乃至全球有志之士,共同發揚先祖孔子的偉大思想,將儒家思想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擴大儒學對世人的影響力,使儒學在二十一世紀發光發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