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驚滔駭浪的1941─駕駛過一式戰鬥機「隼」的中國人有哪些?

2021-08-08 07:20

? 人氣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本來給了日本一次將中華民族主義的仇恨轉移到西方殖民主義國家身上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空軍戰績最顯赫的第52戰鬥機聯隊,就在希特勒對蘇聯開戰之後組成了以斯洛伐克飛行員為主力的第13中隊,還有克羅埃西亞飛行員為主力的第15中隊參戰。如果飛行第64戰隊也能容納汪精衛政權的中國飛行員加入,讓他們駕駛「隼」前往馬來半島直接投入對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勢必能夠大幅扭轉海外華人的向心力。

一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水牛式(Brewster Buffalo)戰鬥機相對好打,二來東南亞許多華僑同樣反對英國在馬來半島的殖民統治。比如同盟會元老,新加坡孫中山先生故居的屋主張永福,就是「大東亞戰爭」的支持者。如果來自汪政權的中國空軍飛行員,能在幾場空戰中擊落幾架白人駕駛的戰鬥機,勢必能讓華人產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感。

這樣的意義,與派遣汪政權空軍飛行員炸射國內的新4軍或者忠義救國軍等抗日游擊隊非常不一樣。而且只需要一個中隊,也就是12名飛行員架12架的「隼」投入戰鬥,宣傳意義就會十分驚人。不過即使是對中國空軍如此小規模的投資,日本陸軍高層都沒有想到過,也難怪日本在爭取中國飛行員的努力上從來就不是美國方面的對手。

日本與中國,還有同屬黃種民族,同樣信奉儒家文化,再加上周恩來所言千年來「一衣帶水」的優勢,結果還是遭到美國的巨輪輾壓。看看即使是法律上身為日本人的許崙敦下士,都遲遲等到1944年才被派到東南亞參戰,就能知道日軍對華人的信任程度究竟有多低。失去中華民族主義的支持,是導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敗給美國的重要政治因素,從這點來看日本輸得一點不冤枉。

為解放軍空軍打下基礎的Ki-43

日本投降之後,中華民國空軍從戰敗的日本陸軍航空隊手中接收了不少的一式戰鬥機「隼」、三式戰鬥機「飛燕」與四式戰鬥機「疾風」。中華民國空軍特別成立了一支第6混合大隊,並以其麾下的第18和第19中隊來統轄這些日本戰鬥機。空軍官校第9期畢業,戰後出任第19中隊副隊長的謝家儀教官,就在北平負責過「隼」的接收工作。

不過此刻從重慶回來的中華民國空軍,早已習慣駕馭美國製的P-40、P-51還有P-47等戰鬥機,對裝甲薄弱,幾顆子彈就能打爆的「隼」早已沒有了興趣。外加維持日製戰鬥機運作的零補件與燃料嚴重不足,這些日製戰鬥機很快就被淘汰掉,第6混合大隊也隨之解散。美國方面希望中華民國空軍維持8又1/3大隊的戰力,換言之也不樂見國軍繼續使用這批額外的日本戰鬥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